南京大学是我国具有百年以上校龄的高等学府之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少数历史最久的同类院系之一。王德滋院士见证了这一名校、名院长达七十个年头的春秋繁露。无论在助教、讲师、教授、博导、院士等学术性岗位上,还是在支部书记、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总支书记、教务处长、副教务长和副校长乃至于来的地学院首任院长等管理性岗位上,王德滋院士都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才干,为系、院和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德滋院士是著名岩石学家。他从年轻时起,就对综合性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在当时科研工作条件还不理想的情况下他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江苏高资下蜀地区煌斑岩研究》,是利用星期天和点滴时间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完成的,他的顽强毅力由此可见一斑。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开拓者是徐克勤院士,王德滋是华南花岗岩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前期对华南花岗岩的研究成为王德滋先生科研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安徽九华山花岗杂岩体的研究》《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类的特征和成因》《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成因问题》等论文成为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南京大学地质系在花岗岩研究方面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对高校而言实属不易。1982年,南京大学主办“国际花岗岩地质及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这是国内高校首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王德滋作为会议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为会议做了细致周到的组织工作和深入的学术准备,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确立了南京大学在国际花岗岩界的先进学术地位。

王德滋先生对火山岩和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的研究,是他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创新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他对宁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研究。应当特别强调的是他对我国东部和南部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花岗质火山一侵入岩体系,提出了次火山花岗岩的新概念他在这方面的发现和研究,同美国著名岩石学家R.L. Smith在大洋彼岸的发现几乎同时,因此属于原创性突破。他对S型火山岩的发现和研究,是我国火山岩岩石学的一项新进展。1996年,他出版《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一侵入杂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英文专著,并在首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地质大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交流受到广泛关注。随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促进了我国火山岩和火山-侵入杂岩研究的发展。他关于橄榄安粗岩省和花岗岩的构造环研究等均有创新见解问世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与地壳演化”研究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早年出版的《光性物学》以及后来的《火山岩岩石学》等均是对我国岩石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王德滋先生对南京大学系、院、校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高校的科学管理上,而且体现在关于高校的办学理上,我认为王德滋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高校管理专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给学生打好基础,强调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他本人身体力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组织推动全校的科学研究。南京大学在教学和研上能够具有今日的先进地位,包括王德滋以及诸多先辈教育家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学位制度,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学位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下设学科评议组,其中,王德滋先生曾任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后来,我和钱祥麟先生接着王先生做学科组的召集人。王德滋先生为我国地质学科及研究生制度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王德滋先生的九秩寿辰,又适逢《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付梓出版,我在此衷心地祝福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热切地期望《王德滋传》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王德滋先生,并进一步加深对地质学科、地质学人的理解、热爱与支持。

我是五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学生,王德滋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清楚地记得王先生曾审改过我的变质岩岩石学实习报告,王先生当年对我这样的年轻学子的关爱与教导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我个人想,照学缘而论,我是不适合为王德滋老师的传记作序的,但是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和本书作者都执意让我写。几番思忖,方下决心。不妥之处,尚祈诸君海涵。

是为序。

孙枢

2017年6月16日

日期:2018-08-02

南京大学是我国具有百年以上校龄的高等学府之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少数历史最久的同类院系之一。王德滋院士见证了这一名校、名院长达七十个年头的春秋繁露。无论在助教、讲师、教授、博导、院士等学术性岗位上,还是在支部书记、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总支书记、教务处长、副教务长和副校长乃至于来的地学院首任院长等管理性岗位上,王德滋院士都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才干,为系、院和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德滋院士是著名岩石学家。他从年轻时起,就对综合性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在当时科研工作条件还不理想的情况下他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江苏高资下蜀地区煌斑岩研究》,是利用星期天和点滴时间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完成的,他的顽强毅力由此可见一斑。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开拓者是徐克勤院士,王德滋是华南花岗岩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前期对华南花岗岩的研究成为王德滋先生科研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安徽九华山花岗杂岩体的研究》《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类的特征和成因》《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成因问题》等论文成为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南京大学地质系在花岗岩研究方面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对高校而言实属不易。1982年,南京大学主办“国际花岗岩地质及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这是国内高校首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王德滋作为会议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为会议做了细致周到的组织工作和深入的学术准备,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确立了南京大学在国际花岗岩界的先进学术地位。

王德滋先生对火山岩和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的研究,是他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创新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他对宁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研究。应当特别强调的是他对我国东部和南部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花岗质火山一侵入岩体系,提出了次火山花岗岩的新概念他在这方面的发现和研究,同美国著名岩石学家R.L. Smith在大洋彼岸的发现几乎同时,因此属于原创性突破。他对S型火山岩的发现和研究,是我国火山岩岩石学的一项新进展。1996年,他出版《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一侵入杂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英文专著,并在首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地质大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交流受到广泛关注。随后,他又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促进了我国火山岩和火山-侵入杂岩研究的发展。他关于橄榄安粗岩省和花岗岩的构造环研究等均有创新见解问世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与地壳演化”研究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早年出版的《光性物学》以及后来的《火山岩岩石学》等均是对我国岩石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王德滋先生对南京大学系、院、校发展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高校的科学管理上,而且体现在关于高校的办学理上,我认为王德滋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高校管理专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给学生打好基础,强调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他本人身体力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组织推动全校的科学研究。南京大学在教学和研上能够具有今日的先进地位,包括王德滋以及诸多先辈教育家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学位制度,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学位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下设学科评议组,其中,王德滋先生曾任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后来,我和钱祥麟先生接着王先生做学科组的召集人。王德滋先生为我国地质学科及研究生制度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王德滋先生的九秩寿辰,又适逢《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付梓出版,我在此衷心地祝福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热切地期望《王德滋传》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王德滋先生,并进一步加深对地质学科、地质学人的理解、热爱与支持。

我是五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学生,王德滋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清楚地记得王先生曾审改过我的变质岩岩石学实习报告,王先生当年对我这样的年轻学子的关爱与教导永远铭记在我的心头。我个人想,照学缘而论,我是不适合为王德滋老师的传记作序的,但是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和本书作者都执意让我写。几番思忖,方下决心。不妥之处,尚祈诸君海涵。

是为序。

孙枢

201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