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章:医学外事工作的奠基者
原标题:他担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6年,先后接待过2000多名海外来访人士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开始逐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作为国家重点医科院校,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也成为四川医学院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有一位科学家,他被认为是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乃至今天新的四川大学外事工作的奠基者。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和口腔医学管理专家王翰章。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发展与口腔医学教育事业。在他的口腔医学和教育生涯中,开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工作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翰章先生
“摸着石头过河”,最早促成华西医学CMB项目
1978年,王翰章开始担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等工作外,他还要协助管理外事工作。对于当时的各所学校来说,外事工作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凡事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升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时的王翰章
王翰章针对海外交流日益增多的客观形势,专门成立外事处(国际交流处),并规范了全校外事工作的管理。还与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开端。
在担任四川医学院副院长期间,他先后接待过2000多名海外来访人士。让他尤为印象深刻且产生重要影响的当属1980年到访的哈佛大学代表团。
当时随团来访的CMB主席翁格来(Omgly)在交谈中询问王翰章,“和中国商谈有关问题,是找卫生部长呢?还是找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翰章回答说这要看谈什么问题了。于是翁格来向他介绍了CMB的历史和自己重返中国之行的目的。王翰章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对学校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的事件。他首先向翁格来介绍了卫生部所属5所重点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四川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和四川医学院,并详述了有关四川医学院-华西协合大学的历史。
翁格来对王翰章热诚的态度表示出充分的好感,双方相谈甚欢。此后,他多次访问川医和更名后的华西医大,并与学校签订多个资助项目,包括师资培养、实验仪器、图书设备及科研课题协作等。
通过CMB项目资助,学校先后派出赴美进修的青年教师达数十人。《四川大学史稿》称,“CMB项目正式引入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在教学、医疗、科研方面经费不足的状况。”据统计,1981-2000年,四川医学院共获资助项目35个,经费达1000多万美元,其中1981-1991年获资助项目8项,获得实际经费205万美元。作为最早促成华西医学CMB项目的奠基者,王翰章功不可没。
在那次哈佛访问团中,王翰章还结识了美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麻省总医院门诊部主任Dr.W.Guranlnik教授,彼此由同行而成为朋友。Dr.W.Guranlnik曾帮助华西口腔的数名教师到哈佛大学进修,并多次来校讲学、作示范手术、进行学术交流,对华西口腔颌面外科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哈佛大学访问团到四川医学院访问
在任期间,王翰章还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美洲中华医学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众多机构、院校的代表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并在国际间院校的交流以及人才培训方面得到了经费支持,从而为学校派出大批教师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
频繁出访开展国际交流
在接待大批海外人士、高等院校与学术团体来访的同时,从1979年起,四川医学院开始派出领导干部或组织代表团出国考察访问。就王翰章而言,这既是分内的工作,也是开阔学术视野、更新教育理念的机会。
同年2-3月,经卫生部安排,王翰章和湖南医学院副院长王鹏程赴澳大利亚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教师培训中心召开的医学教育研讨会。会议研讨的中心问题是有关医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计划制定原则、师资培养等。王翰章在会上发表了题为Staff Development at Sichuan Medical College(四川医学院的员工发展)的报告。
1981年6月,王翰章作为成都市友好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法国蒙彼利埃市。王翰章参观考察了蒙彼利埃城市大学的医学院和口腔医院,并在医院整形外科作了“关于中国颌面部整形外科的进展”的演讲。演讲过程中所放映的实际治疗病例的幻灯片,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其间,王翰章还结识了欧洲著名的口腔颌面整形外科教授Dr.Souyrin,参观了其手术室和专科病房并进行学术交流。
回到成都不久,王翰章又接到卫生部通知,参加卫生部组织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考察团访问香港大学。在那里,他们参观考察了香港大学医学院基础与临床各科室,座谈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还拜访了侯宝璋教授以前在香港大学病理系创建的实验室。当时,香港大学附属菲腊牙科医院正在兴建中,王翰章还特意参观了那里的建设工地,查看学习了设计图纸。
“中国赴美高等教育考察团”参观密歇根大学校园
同年10月,出国考察访问才告一段落,王翰章又赶到杭州参加《中华口腔杂志》编委会及中华医学会口腔分会口腔颌面外科专题学术会议,即全国首届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口腔颌面外科专题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138名代表以及来自意大利的专家代表团。会议历时6天,共选出90篇论文进行广泛交流,王翰章在会上汇报了访问香港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情况。
这次会议是一次内容极为丰富的学术盛会,是一次检阅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水平的会议,也是和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的会议,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显著意义。
首届中华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组成员合影
5年后的1986年,该学科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口腔分会口腔颌面外科学组在上海正式建立。
王翰章作为学校行政领导的最后一次出访是在1983年。这一年的秋天,他参加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23天的考察。这个庞大的官方考察团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农学院、四川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等院校的11人组成。
9月14日,考察团飞抵华盛顿,首先访问了美国教育部,了解美国对各级教育的管理制度与办法以及美国各类主要学校的管理概况。此后,他们先后访问了纽约州立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亨特学院、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以及社区大学。回国后,考察团一行专门向教育部作了总结汇报。
通过此次访问,王翰章对美国的教育体系和实际状况有了一个总体印象,并为四川医学院自身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颇有参考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长达6年的外事工作经历,使王翰章对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特别是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有了更为宏观、更加科学的思考和认识。此后,他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少建议,发表过多篇有关医学教育改革的论文,对我国口腔教育体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吴桦,张宏辉,王允保.《“齿”生无悔_王翰章传》[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
[2]历史沿革.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官网.wcums.scu.edu.cn.
[3]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