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王鸿祯坚决不同意被人用"大家"、"大师"称呼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6-04-26

终于在十七大前夕结束了前后近一年的马拉松式的采访,王鸿祯院士的形象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鸿祯先生是一位地质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学生当了院士的就有18位,在各地科研院所和大学里当院长、所长、教授的更是一大批。采访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嘱咐我:王鸿祯院士不仅仅是专家,他还是大家。专家关注的是局部,而大家的视野是全局,王鸿祯提出和研究的是带根本性的、影响整个领域的问题。在中国地学界,李四光做到了,黄汲清做到了,王鸿祯也做到了,所以他们都是不同时代的大家。

但是,王鸿祯坚决不同意对他冠以“大家”、“大师”这样的称谓,他说自己只是地球科学界的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和学者。是的,历史上那些对生命的认识已达到“通透”境界,而学问已成为其生命组成部分的学人,都不需要用外在的“称谓”去证明自己;王鸿祯更不希望因为这些“称谓”引起一些无聊的攀比,分散了学术界对科学研究本身的注意力。由于他坚决地阻止,即使在2006年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王鸿祯隆重举行90寿辰的庆典上,都没有一个人敢当着他的面这么提。

也正是在那次庆典上,许嘉璐副委员长的登门道贺,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祝寿信,以及从国内外赶来参加庆典的,王鸿祯曾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今天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过的几代学生情真意切的致辞,使我不禁想探索两个当前人们最关心的两问题:一是,要成就这样一位科学家、教育家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王鸿祯的经历是否能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一些启示?二是,在学术界存在不正之风的当下,作为学术精英能发挥怎样的示范作用?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王鸿祯坚决不同意被人用"大家"、"大师"称呼

来源:《光明日报》 日期:2016-04-26

终于在十七大前夕结束了前后近一年的马拉松式的采访,王鸿祯院士的形象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鸿祯先生是一位地质科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学生当了院士的就有18位,在各地科研院所和大学里当院长、所长、教授的更是一大批。采访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嘱咐我:王鸿祯院士不仅仅是专家,他还是大家。专家关注的是局部,而大家的视野是全局,王鸿祯提出和研究的是带根本性的、影响整个领域的问题。在中国地学界,李四光做到了,黄汲清做到了,王鸿祯也做到了,所以他们都是不同时代的大家。

但是,王鸿祯坚决不同意对他冠以“大家”、“大师”这样的称谓,他说自己只是地球科学界的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和学者。是的,历史上那些对生命的认识已达到“通透”境界,而学问已成为其生命组成部分的学人,都不需要用外在的“称谓”去证明自己;王鸿祯更不希望因为这些“称谓”引起一些无聊的攀比,分散了学术界对科学研究本身的注意力。由于他坚决地阻止,即使在2006年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王鸿祯隆重举行90寿辰的庆典上,都没有一个人敢当着他的面这么提。

也正是在那次庆典上,许嘉璐副委员长的登门道贺,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祝寿信,以及从国内外赶来参加庆典的,王鸿祯曾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和今天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过的几代学生情真意切的致辞,使我不禁想探索两个当前人们最关心的两问题:一是,要成就这样一位科学家、教育家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王鸿祯的经历是否能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一些启示?二是,在学术界存在不正之风的当下,作为学术精英能发挥怎样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