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正在酝酿迁出四川三汇坝办学,此时国家也已经恢复研究生教育,中国矿业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招生单位。在此背景下、鉴于四川已不适合招收研究生,为了合理利用北京留守处校舍,充分发挥留京教师和留守处教学实验设备的作用,解决培养研究生的急需、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留守处校址上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后,1978年底即在9个专业(方向)招收研究生, 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矿业学院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的首届研究生,这些学生就在北京研究生部入学。袁文伯在四川矿院时就招收了王敦子、文国庆两名研究生。

研究生恢复招生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正轨,年近70岁的袁文伯重新又焕发了学术的青春。尽管一般来说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多是在25-45岁之间,从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来看、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判断能力等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代”,或者称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但袁文伯的科学发现的黄金时代,因太多的战乱和政治运动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想做的事都不具备条件。袁文伯自己也认为以前的工作没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至少是发挥得不够充分。真正的工作是退休前这十来年,把袁文伯的能力和潜力都发挥出来了,成为其一生中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其多年积累的研究才华的集中释放期。

1980年9月,中国矿业学院根据煤炭部转发国务院【80】国科干第111号文件精神,推荐自然科学技术优秀拔尖人才,袁文伯同余力、周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建铭、吴震春、谢桂林、魏任之等16人被中国矿业学院推荐为自然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1981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袁文伯所在的矿山工程力学专业成为首批被批准的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袁文伯与高文泰、韩德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元、余力、朱建铭、姚承三、魏任之、陈至达等9位教授一道成为中国矿业学院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2年2月17日,经煤炭部批复,正式组成首届“中国矿业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袁文伯成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之一。1983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对1978-1982年度科研成果进行了首次评比奖励,共有41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10项,袁文伯的“凿井专用新系列11吨钩头装置、4m3矸石吊桶的研制”获得中国矿业学院的“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被授予奖金500元。

1990年袁文伯荣获国家教委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此证书者除40年教龄外、还要在教学、科研、著作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等等。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袁文伯多年来执着钻研的结果,也是对其术研究工作的承认!

迟到的收获——北京研究生部时期

日期:2017-10-24

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正在酝酿迁出四川三汇坝办学,此时国家也已经恢复研究生教育,中国矿业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招生单位。在此背景下、鉴于四川已不适合招收研究生,为了合理利用北京留守处校舍,充分发挥留京教师和留守处教学实验设备的作用,解决培养研究生的急需、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留守处校址上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后,1978年底即在9个专业(方向)招收研究生, 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矿业学院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的首届研究生,这些学生就在北京研究生部入学。袁文伯在四川矿院时就招收了王敦子、文国庆两名研究生。

研究生恢复招生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正轨,年近70岁的袁文伯重新又焕发了学术的青春。尽管一般来说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多是在25-45岁之间,从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来看、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判断能力等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代”,或者称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但袁文伯的科学发现的黄金时代,因太多的战乱和政治运动浪费了很多时间,很多想做的事都不具备条件。袁文伯自己也认为以前的工作没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至少是发挥得不够充分。真正的工作是退休前这十来年,把袁文伯的能力和潜力都发挥出来了,成为其一生中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其多年积累的研究才华的集中释放期。

1980年9月,中国矿业学院根据煤炭部转发国务院【80】国科干第111号文件精神,推荐自然科学技术优秀拔尖人才,袁文伯同余力、周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建铭、吴震春、谢桂林、魏任之等16人被中国矿业学院推荐为自然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1981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袁文伯所在的矿山工程力学专业成为首批被批准的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袁文伯与高文泰、韩德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元、余力、朱建铭、姚承三、魏任之、陈至达等9位教授一道成为中国矿业学院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2年2月17日,经煤炭部批复,正式组成首届“中国矿业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袁文伯成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之一。1983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对1978-1982年度科研成果进行了首次评比奖励,共有41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10项,袁文伯的“凿井专用新系列11吨钩头装置、4m3矸石吊桶的研制”获得中国矿业学院的“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被授予奖金500元。

1990年袁文伯荣获国家教委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此证书者除40年教龄外、还要在教学、科研、著作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等等。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袁文伯多年来执着钻研的结果,也是对其术研究工作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