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的科学课堂:1980年那场影响深远的 “拜师讲学”
日期:2025-07-24 来源: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正文字号:

1980年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共中央书记处并选举胡耀邦为总书记。适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步入“科学的春天”里,中央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1980年3月,胡耀邦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我代表中央书记处正式向在座的科学家报名,准备邀请你们中的一些同志当我们的老师”。中央书记处拟定了请科学家讲课的计划。 

讲课工作由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负责组织。最初拟定10堂课,包括农业、能源、资源、人口、环境保护、计算机、空间科技、数学等学科。中国科学院、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七机械工业部、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约50位专家参加了撰写和审议讲稿。

精心备课

首场讲座由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承担,讲解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和全貌。起初,钱三强对于讲课这件事尚不自信,因为一堂课要讲清楚人类科学文明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这实在太难了。何况钱三强专攻的领域是原子核科学,这只是科学世界里的一小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历史上,他并不认为自己拥有权威客观的发言权。

但是钱三强认为,凡想做的事和要做的事,一定要设法把它做好。他请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史专家,花了四天的时间共同完成讲稿起草。他先主持讨论出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一部分讲16世纪以前的古代科学技术;第二部分讲16至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第三部分讲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第四部分作小结讲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最后一部分,他们初步设想探讨几个问题,如科学技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起过怎样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中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应该掌握等。

图片

1980年,钱三强在中南海为中央书记处成员讲课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开讲3小时

经过认真准备,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走进中南海。1955年,钱三强曾在这里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讲解原子能科学,这直接使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应运而生。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科学、学习科学的优良传统。

当天下午,胡耀邦准时走进课堂,和钱三强握手后讲了开场白:“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要把这个号召变为亿万人民扎扎实实的自觉行动,要动员我国人民大踏步地向科学进军,发展科学事业,首先我们书记处带个头,老老实实学习科学技术。我们都感到自己的科学知识太少,很需要向专家们学习。今天是个开始,以后要不断拜专家为师。”

图片

钱三强在中南海给中央领导讲述科技发展史(1980)

来源 | 中国科普博览

为了使枯燥的科学发展历史能够引起听者兴趣,钱三强在讲述中有意引出问题作思考和讨论。在讲课时,下面的“学生”一面听讲,一面看讲稿和幻灯片演示的图片内容,当听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某些重要史实时,他们进行了议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第一堂“科学技术发展简况”的授课于下午3时30分开讲,直至6时 15分结束。整整近3个小时里,中央书记处与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始终兴致盎然地全程聆听,专注投入。

《人民日报》为此次科普讲堂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随后,钱三强的讲稿《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全文刊登在《红旗》杂志上。知识出版社的单行本首印10万册,一时畅销全国。

根据最初中央书记处安排的十个重要专题,讲课的安排陆续展开。同年8月14日,吴仲华、鲍汉琛、王淦昌讲能源问题。10月7日,涂光炽、叶连俊讲资源和资源的合理利用。1981年2月17日,马世骏、刘静宜讲现代化与环境保护。11月2日,徐冠仁、侯学煜讲现代科学技术和大农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知识及科学传播力量的重视。

史料征集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