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戴立信:重返科研一线求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1-03-22

原标题:戴立信院士:花甲之年毅然转型,重返科研一线求创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戴立信带领其研究团队专注于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进行国际上鲜有人做的“过渡金属催化下的硼氢化反应”1。

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研究的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反应,与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形成了“完完全全的反转”:过往科学家得出的普遍共识是,硼氢化反应是反马克尼科夫规则2的反应。但戴立信发现,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在一些烯烃底物中硼氢化发生的区域性选择性,遵循经典马克尼科夫规则。

本着“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研究风格,戴立信带领其团队开始反复实验,寻找原因。最终他们发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反应中新的理论、结构和机理,明确了苯乙烯类化合物用邻苯二酚硼烷进行铑催化的硼氢化反应是按马氏规则进行;在苯乙烯类型底物的反应中,铑催化的硼氢化反应可以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仲醇等,为硼化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

戴立信

戴立信,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金霉素和有机硼化学研究,八十年代后的研究聚焦于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特别在金属有机化学的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10年动荡的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百废待兴,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大和独创性成果寥寥。

此时,年近花甲且离开科研一线18年之久的戴立信,怀着一颗迫切希望推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心,毅然向领导恳辞了行政职务,重返科研第一线。

为此,戴立信常常戏称自己是“60岁学吹打”。

多年的科研管理实践和文献积累为戴立信重返科研一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多次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交流活动使他能够及时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发展,在科研选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

1982年12月,戴立信(后排左三)与中国化学会理事会成员合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不对称合成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不对称合成又称手性合成。在有机化合物中,化合物分子中部分碳原子结合的基团,种类相同却无法重合,两者互为镜像,就像人类的左右手一样,所以被为手性。要得到同一物质中的其中一种手性分子,就需要采取特定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不对称合成。

戴立信意识到,从绿色化学的角度,不对称性合成研究与应用将有极大的潜力。当时国内科学研究尚处于恢复阶段,条件匮乏,但他仍选择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

从研究不对称环氧化及环氧开环反应起步,到提供合成氮杂环丙烷的简单方法;从合成具有C2对称性的手性双齿配体,到在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

在十余年的研究中,戴立信做出了重要研究成果,不仅登上了《美国化学会志》《化学评论》等国际刊物,同时多项成果与国外研究人员工作同步,让我国化学事业朝着国际高水准向前大跨一步。

戴立信仍感到遗憾,他希望能把研究成果投入到工业大品种的发展上。

1986年9月10日,戴立信(后排右二)与中国化学会第21-22届常务理事联席会议成员合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戴立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黄量院士共同推进“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两人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手性药物不同光学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以及药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且促进了化学、医学、生物学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这个项目为手性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人才。

一生“求是”,戴立信的心始终与祖国科学事业的紧紧相连。正是由于戴立信及其研究团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努力,我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有机化学事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注:

1.硼化氢反应一般是指以乙硼烷与烯烃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之一;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2.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是指在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的一种取向规则。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合成之美:戴立信传》,朱晶、宫维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本文图片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戴立信:重返科研一线求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1-03-22

原标题:戴立信院士:花甲之年毅然转型,重返科研一线求创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戴立信带领其研究团队专注于金属有机化学研究,进行国际上鲜有人做的“过渡金属催化下的硼氢化反应”1。

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研究的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反应,与日本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形成了“完完全全的反转”:过往科学家得出的普遍共识是,硼氢化反应是反马克尼科夫规则2的反应。但戴立信发现,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在一些烯烃底物中硼氢化发生的区域性选择性,遵循经典马克尼科夫规则。

本着“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的研究风格,戴立信带领其团队开始反复实验,寻找原因。最终他们发现了过渡金属催化的硼氢化反应中新的理论、结构和机理,明确了苯乙烯类化合物用邻苯二酚硼烷进行铑催化的硼氢化反应是按马氏规则进行;在苯乙烯类型底物的反应中,铑催化的硼氢化反应可以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仲醇等,为硼化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

戴立信

戴立信,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金霉素和有机硼化学研究,八十年代后的研究聚焦于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特别在金属有机化学的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10年动荡的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百废待兴,我国在化学研究中的重大和独创性成果寥寥。

此时,年近花甲且离开科研一线18年之久的戴立信,怀着一颗迫切希望推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心,毅然向领导恳辞了行政职务,重返科研第一线。

为此,戴立信常常戏称自己是“60岁学吹打”。

多年的科研管理实践和文献积累为戴立信重返科研一线打下坚实的基础,多次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交流活动使他能够及时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发展,在科研选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视角。

1982年12月,戴立信(后排左三)与中国化学会理事会成员合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不对称合成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不对称合成又称手性合成。在有机化合物中,化合物分子中部分碳原子结合的基团,种类相同却无法重合,两者互为镜像,就像人类的左右手一样,所以被为手性。要得到同一物质中的其中一种手性分子,就需要采取特定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不对称合成。

戴立信意识到,从绿色化学的角度,不对称性合成研究与应用将有极大的潜力。当时国内科学研究尚处于恢复阶段,条件匮乏,但他仍选择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

从研究不对称环氧化及环氧开环反应起步,到提供合成氮杂环丙烷的简单方法;从合成具有C2对称性的手性双齿配体,到在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

在十余年的研究中,戴立信做出了重要研究成果,不仅登上了《美国化学会志》《化学评论》等国际刊物,同时多项成果与国外研究人员工作同步,让我国化学事业朝着国际高水准向前大跨一步。

戴立信仍感到遗憾,他希望能把研究成果投入到工业大品种的发展上。

1986年9月10日,戴立信(后排右二)与中国化学会第21-22届常务理事联席会议成员合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戴立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黄量院士共同推进“手性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两人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手性药物不同光学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以及药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且促进了化学、医学、生物学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这个项目为手性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人才。

一生“求是”,戴立信的心始终与祖国科学事业的紧紧相连。正是由于戴立信及其研究团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努力,我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有机化学事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注:

1.硼化氢反应一般是指以乙硼烷与烯烃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之一;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2.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是指在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的一种取向规则。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合成之美:戴立信传》,朱晶、宫维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本文图片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