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大桥实习生到南京桥钢粱组的组长,方秦汉在计算和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同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从1960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到1968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历时9年。开始修建的前几年,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大桥的建设也面临困境,投放资金锐减,物资供应紧缺,工程处于干干停停的状态。大桥建设进入关键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些知识分子、技术员受到迫害,建设速度受到极大干扰。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包括方秦汉在内的所有坚守在建设岗位上的人们。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进行架梁工作时,正是大批判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方秦汉的居室被迫缩小,一些熟人也开始制造舆论压力,他们将方秦汉当成该批判的“牛鬼蛇神”,连孩子也受到了侮辱。而方秦汉等知识分子却顾不上这些,心中搞好建设的念头支撑着他对恶意中伤充耳不闻,对生活上的打压视而不见,埋头苦干,在斗争的旋涡中逆流而上,争取早日建成南京桥。

有耕耘就有收获,南京长江大桥终于以其先进的设计和优秀的质量获得了党和国家、人民的认同,并获得系列荣誉。1985年,我国开始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表彰在技术研究、技术开放、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新技术获得了特等奖,方秦汉正在获奖名单之列。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不仅为修建这一里程碑式工程的团队带来了诸多荣誉,还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积累了丰富的财富。

对于整个桥梁建设界而言,虽然我们国家在修建大型公铁两用桥方面已有相当的经验,但南京桥的建设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大家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在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上都比武汉长江大桥显著提高了一大步。对于方秦汉而言,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给他带来了更丰厚的收获。首先,从技术上讲,方秦汉在技术上严格要求进步,他参与、主持了一系列实验和研究,包括钢梁安装模型试验、高强度螺栓试验、轻质混凝土试验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在大桥上得到了应用;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方秦汉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不仅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桥梁设计和建筑技术人才,还为如何培养人才积累了经验。方秦汉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桥梁设计与计算的工程师、技术员。这是方秦汉对中国桥梁建设的另一大贡献;再次,方秦汉在科技工作方法上,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设,更臻成熟。这些都成为了方秦汉以后受用一生的有效经验;最后,在人生态度方面,方秦汉淡然处之、专意技术的态度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锤炼,对其一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1958年方秦汉进入南京大桥设计组,到1976年完成《技术总结》的初稿,将近二十年的岁月,设计、实验、施工,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大字报、大批判,磨难重重,方秦汉始终能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工作,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他建桥人生中的首次辉煌。

荣誉收获纷纷至

日期:2017-04-27

从武汉大桥实习生到南京桥钢粱组的组长,方秦汉在计算和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同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公铁两用桥,从1960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到1968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历时9年。开始修建的前几年,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大桥的建设也面临困境,投放资金锐减,物资供应紧缺,工程处于干干停停的状态。大桥建设进入关键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些知识分子、技术员受到迫害,建设速度受到极大干扰。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包括方秦汉在内的所有坚守在建设岗位上的人们。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进行架梁工作时,正是大批判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方秦汉的居室被迫缩小,一些熟人也开始制造舆论压力,他们将方秦汉当成该批判的“牛鬼蛇神”,连孩子也受到了侮辱。而方秦汉等知识分子却顾不上这些,心中搞好建设的念头支撑着他对恶意中伤充耳不闻,对生活上的打压视而不见,埋头苦干,在斗争的旋涡中逆流而上,争取早日建成南京桥。

有耕耘就有收获,南京长江大桥终于以其先进的设计和优秀的质量获得了党和国家、人民的认同,并获得系列荣誉。1985年,我国开始颁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表彰在技术研究、技术开放、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新技术获得了特等奖,方秦汉正在获奖名单之列。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不仅为修建这一里程碑式工程的团队带来了诸多荣誉,还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积累了丰富的财富。

对于整个桥梁建设界而言,虽然我们国家在修建大型公铁两用桥方面已有相当的经验,但南京桥的建设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大家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在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上都比武汉长江大桥显著提高了一大步。对于方秦汉而言,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给他带来了更丰厚的收获。首先,从技术上讲,方秦汉在技术上严格要求进步,他参与、主持了一系列实验和研究,包括钢梁安装模型试验、高强度螺栓试验、轻质混凝土试验等等。这些研究成果都在大桥上得到了应用;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方秦汉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修建,不仅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桥梁设计和建筑技术人才,还为如何培养人才积累了经验。方秦汉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桥梁设计与计算的工程师、技术员。这是方秦汉对中国桥梁建设的另一大贡献;再次,方秦汉在科技工作方法上,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建设,更臻成熟。这些都成为了方秦汉以后受用一生的有效经验;最后,在人生态度方面,方秦汉淡然处之、专意技术的态度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锤炼,对其一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从1958年方秦汉进入南京大桥设计组,到1976年完成《技术总结》的初稿,将近二十年的岁月,设计、实验、施工,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大字报、大批判,磨难重重,方秦汉始终能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工作,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他建桥人生中的首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