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纬禄:为原子弹插上翅膀
导弹的控制系统精确地控制着弹头姿态和轨道,直达预定位置,犹如为弹头插上翅膀,威力不言而喻。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后,曾被西方国家断言五年内不可能为原子弹插上这样一双翅膀。打破这一断言的,正是黄纬禄。
奋起直追结缘导弹
1916 年,黄纬禄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县,父亲是清朝秀才。受父亲的影响,黄纬禄勤于学习。
黄纬禄就读的高中是当时全国知名的扬州中学,数学、物理、化学课程都是用英文授课。开始,黄纬禄的英文基础差,不能完全听懂所学的知识,成绩排到了年级倒数,这对他来说是无法容忍的羞耻。他奋起直追,高中毕业时,基本过了“英文关”。上大学后,他的英文水平已经比很多同龄人高出一截。
1940年,黄纬禄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三年后,英国工业协会到中国招收实习生,黄纬禄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后被录取,前往伦敦。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向伦敦发射了大量 V-1 导弹、V-2 导弹。黄纬禄也险些遭到导弹的袭击。德国战败后,英国搞到一枚没有爆炸的导弹,解剖后放在伦敦博物馆展出。黄纬禄急忙前往参观。这是黄纬禄第一次看到 V-2 导弹的剖面。通过讲解员的介绍,结合自己的深厚技术功底,他对导弹的神秘感逐步消失了。这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中国也能造出这样的导弹就好了。
发誓造出“争气弹”
1947 年,黄纬禄返回祖国。1957 年,他被调入中国刚刚建立的导弹研制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此与导弹结缘。
中国的导弹研制是从仿制外国导弹起步的。但是,后来外国专家不顾约定,全部撤走。中国的全体研制人员都憋了一口气,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造出“争气弹”来!
黄纬禄是导弹控制系统的负责人。控制系统犹如导弹的神经中枢,它精确地控制着导弹,使导弹保持一定的姿态,按预定轨道飞行,从而将弹头送到预定的位置。导弹若要“飞得稳,打得准”,控制系统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此,黄纬禄和研制团队付出了巨大心血,攻克了难以计数的技术难关!
终于,1960年11月,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实现了中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这枚导弹后来被命名为 “东风一号”。
本期图文节选自任福君主编:《中国科学家故事丛书第1辑·知原子 铸核武》,本文作者韦中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