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胡亚美
原标题:五一劳动节,致敬奋斗者 | 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胡亚美
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1974-1976年儿童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北京城区5岁至14岁小儿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上升至第一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血癌——白血病,约占恶性肿瘤的1/3。
当时,我国在儿童白血病临床研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孩子得了白血病,就等于和死亡划上了等号。为了挽救孩子们的生命,儿科医生胡亚美决心研究儿童白血病。
从事白血病研究将要面临病死率高、难度大、治疗时间长等难题,且人们对骨髓检查有各种顾虑,影响了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便如此,她还是毅然向血癌“宣战”。
1975年,胡亚美查房
在医学家诸福棠院长的支持下,1977年胡亚美带领课题组同志一起,利用仅有的几种抗癌药物,开始了临床试验治疗。当时,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化学药物和多药联合的方法治疗白血病,但中国儿童体质差,承受不了大剂量的药物,剂量不足又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胡亚美便经常利用外国专家访华机会索取国外研究资料,研究抗癌药物。他们根据中国儿童体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针对中国儿童白血病化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到其他组织,还出现了脑膜白血病、睾丸白血病,他们又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了预防脑膜和睾丸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的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1982年的调查显示:5年持续白血病缓解率为53%,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方案,截至1992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存活率已达74%。2010年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无病存活率已达80%以上,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无病存活率达90%以上。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新型药物不断引进,我国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又向前迈了一大步。2008年国内组建了第一个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
为了增加白血病儿童的治疗信心,1979年胡亚美发起了“白血病儿童联欢会”,让已经治愈和正在治疗的孩子们一起交流联欢。每当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召开的时候,胡亚美都会被孩子簇拥着,她说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1992年7月8日,胡亚美与诸福棠老院士商讨修改《实用儿科学》
作为我国小儿内科领域唯一的院士,孩子的健康是胡亚美一生的牵挂。她说:“没有什么比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更令我感到高兴的了。”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资料:
[1]郑胡镛,项春梅. 胡亚美院士:矢志不渝攻克儿童白血病[J]. 中华儿科杂志,2015,53(11):880.
[2]杨舒. 把一切的爱献给孩子——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胡亚美[N]. 光明日报,2019.10.9(9).
[3]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