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是金国章人生之路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夏天,金国章主动申请从高血压药理组转入神经药理组。当时胥彬领导的神经药理室,正缺药理学学科背景和具有较好研究工作经验的青年科研人员。接受过各类学术讲座熏陶,对神经药理学研究向往已久的金国章认识到这次机会难得。但彼时,他正跟随丁光生从事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研究。要向丁光生提出去神经药理组工作的想法,金国章感到难以启齿。左思右想之后,他最终鼓足勇气向丁光生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意向。意想不到的是,丁光生不但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还鼓励他要在新的领域里有所建树。金国章紧张的心情顿时得以释怀。胥彬自是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两位开明达理的老师促成了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的转向。胥彬也成为金国章神经药理研究领域的引路人。
胥彬(1928-),江苏省盐城尚庄人。肿瘤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家。我国肿瘤药理学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1949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5年获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副博士学位。曾师从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第一任苏联药理研究所所长、享有盛名的神经药理学家查库硕夫。查库硕夫教授擅长镇痛研究,当时,他本人对新合成的化合物普罗梅多尔(promedokum)兴趣很浓,于是阐明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便成为胥彬攻读学位时的主要研究课题。胥彬求学期间曾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出席1954年全苏第八届生理科学大会并做主题报告,这次报告让胥彬在神经药理学界崭露头角。为了提高上海药物所药理研究能力与工作水平,1955年8月,赵承嘏引进了留苏学成归国的胥彬负责筹建神经药理研究实验室。胥彬的到来,填补了我国神经药理研究空白,也为金国章学术人生从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转向神经药理研究创造了条件。1960年7月药理研究室宣告正式成立时,副研究员的他被上级领导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空缺)。1972年晋升研究室主任。1979年聘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在国内较早开展神经药理和肿瘤药理的研究。由他负责研究的延胡索乙素(颅痛定)、加兰他敏1964年获全国新产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又直接指导和参加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筛选各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二千余种,已在临床试用并鉴定投产的有十多种药物。其中,有三种中药被载入中国药典,四种被列入我国常用抗癌药。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科学家证书。
金国章转入神经药理研究组工作不久,就受胥彬委托,到赵所长的办公室取被赵承嘏精心保存二十多年的延胡索结晶体,用于药理试验。因为赵承嘏认为胥彬在国外受过系统的神经药理学训练,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希望胥彬带领组员对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迄今,金国章还记得取晶体的那一幕。当时,赵所长对金国章再三叮嘱道:“要妥善保管留下来的样品,这些样品中以延胡索乙素’的样品最多,但也仅此而已。希望当心、仔细试验,以期获得好的结果。”赵所长这番谆谆告诫,令金国章顿感自身研究工作责任非常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1955年12月,在中科院主持召开的抗生素国际学术会议上,不少专家提出应由中国科学院带头在肿瘤治疗方面开展研究。1956年,上海药物研究所明确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工作,由胥彬负责。此后,胥彬身兼两职,既要负责神经药理实验室的工作,又要筹建抗肿瘤药物实验室,这在客观上为金国章研究“延胡索”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来空间。
在胥彬的指导下,金国章对延胡索甲、乙、丑等晶体进行药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比利时的《国际药理学杂志》上发表,让世界知道延胡索乙素是当时有安定作用的三种药物之一。这也是金国章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在当时的情况下,胥彬凭借着过硬的语言功底和他们出色的研究成果,争取到国际著名生理学家Heymans 教授来华访问并到实验室参观。金国章的学术视野在胥彬教授的引导下,也逐渐放眼国际前沿。
1956年是金国章人生之路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夏天,金国章主动申请从高血压药理组转入神经药理组。当时胥彬领导的神经药理室,正缺药理学学科背景和具有较好研究工作经验的青年科研人员。接受过各类学术讲座熏陶,对神经药理学研究向往已久的金国章认识到这次机会难得。但彼时,他正跟随丁光生从事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研究。要向丁光生提出去神经药理组工作的想法,金国章感到难以启齿。左思右想之后,他最终鼓足勇气向丁光生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意向。意想不到的是,丁光生不但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还鼓励他要在新的领域里有所建树。金国章紧张的心情顿时得以释怀。胥彬自是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两位开明达理的老师促成了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研究领域的转向。胥彬也成为金国章神经药理研究领域的引路人。
胥彬(1928-),江苏省盐城尚庄人。肿瘤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家。我国肿瘤药理学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1949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5年获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副博士学位。曾师从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第一任苏联药理研究所所长、享有盛名的神经药理学家查库硕夫。查库硕夫教授擅长镇痛研究,当时,他本人对新合成的化合物普罗梅多尔(promedokum)兴趣很浓,于是阐明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便成为胥彬攻读学位时的主要研究课题。胥彬求学期间曾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出席1954年全苏第八届生理科学大会并做主题报告,这次报告让胥彬在神经药理学界崭露头角。为了提高上海药物所药理研究能力与工作水平,1955年8月,赵承嘏引进了留苏学成归国的胥彬负责筹建神经药理研究实验室。胥彬的到来,填补了我国神经药理研究空白,也为金国章学术人生从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转向神经药理研究创造了条件。1960年7月药理研究室宣告正式成立时,副研究员的他被上级领导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空缺)。1972年晋升研究室主任。1979年聘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在国内较早开展神经药理和肿瘤药理的研究。由他负责研究的延胡索乙素(颅痛定)、加兰他敏1964年获全国新产品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又直接指导和参加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筛选各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二千余种,已在临床试用并鉴定投产的有十多种药物。其中,有三种中药被载入中国药典,四种被列入我国常用抗癌药。199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科学家证书。
金国章转入神经药理研究组工作不久,就受胥彬委托,到赵所长的办公室取被赵承嘏精心保存二十多年的延胡索结晶体,用于药理试验。因为赵承嘏认为胥彬在国外受过系统的神经药理学训练,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希望胥彬带领组员对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迄今,金国章还记得取晶体的那一幕。当时,赵所长对金国章再三叮嘱道:“要妥善保管留下来的样品,这些样品中以延胡索乙素’的样品最多,但也仅此而已。希望当心、仔细试验,以期获得好的结果。”赵所长这番谆谆告诫,令金国章顿感自身研究工作责任非常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1955年12月,在中科院主持召开的抗生素国际学术会议上,不少专家提出应由中国科学院带头在肿瘤治疗方面开展研究。1956年,上海药物研究所明确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工作,由胥彬负责。此后,胥彬身兼两职,既要负责神经药理实验室的工作,又要筹建抗肿瘤药物实验室,这在客观上为金国章研究“延胡索”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来空间。
在胥彬的指导下,金国章对延胡索甲、乙、丑等晶体进行药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比利时的《国际药理学杂志》上发表,让世界知道延胡索乙素是当时有安定作用的三种药物之一。这也是金国章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在当时的情况下,胥彬凭借着过硬的语言功底和他们出色的研究成果,争取到国际著名生理学家Heymans 教授来华访问并到实验室参观。金国章的学术视野在胥彬教授的引导下,也逐渐放眼国际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