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金善宝离开了东南大学,经同学赵才标介绍到浙江省第四中学讲授农业课。后因农业课在中学不受重视,同年12月,又到浙江大学劳农学院任副教授。

浙江大学劳农学院的首任院长为谭熙鸿,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同盟会,也是孙中山派出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曾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等职。谭熙鸿聘请了国内许多有名望的学者和农业专家来校执教,如梁希①、蔡邦华、卢守耕、孙逢吉、吴耕民、许叔玑、赵才标、赵伯基、王希成等。在办学上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对一些学有所长的前辈如梁希、许叔玑都十分尊重,对青年教师也极为爱护、关怀,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到校任教,金善宝也是其中之一。到校不久,金善宝看到学校环境优美,人才济济。唯一不足的是,从杭州去笕桥,只能循铁路前往,在笕桥车站下车后还要步行2公里,或乘坐农民的独轮车才能到达学校。谭熙鸿亲自率领全院师生,利用每日下午实习时间修路,连接沪杭公路,便汽车可以从杭州市直达学院。①谭院长这种敬业精神和他朴实无华的作风,深得全院师生的敬重,也让金善宝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这位辛亥名将、学坛先驱。

这段时间,金善宝有幸结识了森林系主任梁希教授。梁希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在林产制造、森林利用、森林化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当时已是我国一位很有名望的林业学家。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在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师生中广为传颂。金善宝敬佩他的学识,欣赏他的人品,很快成为至交。

在这里,他将七年的小麦科学试验加以总结,参考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理论结合实际,编成《实用麦作学》讲义,由于他的教材来源于实践,有许多生动的事例和体会,很受学生的欢迎。1931年1月,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此讲稿作序。

麦为人类最好之食品,需要既繁,种植自广,用科学方法而生长之,效率亦闳。故麦虽为极普通之植物,而其分类、择种、交配,种种精细工作,占科学上重要位置也。金善宝先生专研农学,多有心得,近主浙江大学农学院讲座,其《实用麦作学》讲稿,专论小麦,言简意赅,精深渊美;兼注意于小麦在吾国之地位,如栽培之面积,产额之数量,消费之多寡,以及各种小麦之种类,气候之实录,以及与世界麦区气候之比较,盖别有调查搜罗之功,故能适合于国内教授之用,使学者灼知国内外种麦情形,得用新知识以改良旧种植;与专读外国教本者不同此其优点之彰明者。

吾国食麦者,起源甚早,如周颂之来牟,月令之麦秋,屡见记载,足知当时流通已广,消费已繁。以数千年惯用为食物之种植品,不无相当经验,再佐以最新学理,切实施行,其丰收可达,可以预卜。改良农业,即所以维持国本,充实民生,善宝先生此书,关系固甚大也。

第一次走上大学讲台

日期:2022-11-24

1927年8月,金善宝离开了东南大学,经同学赵才标介绍到浙江省第四中学讲授农业课。后因农业课在中学不受重视,同年12月,又到浙江大学劳农学院任副教授。

浙江大学劳农学院的首任院长为谭熙鸿,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同盟会,也是孙中山派出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曾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等职。谭熙鸿聘请了国内许多有名望的学者和农业专家来校执教,如梁希①、蔡邦华、卢守耕、孙逢吉、吴耕民、许叔玑、赵才标、赵伯基、王希成等。在办学上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对一些学有所长的前辈如梁希、许叔玑都十分尊重,对青年教师也极为爱护、关怀,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到校任教,金善宝也是其中之一。到校不久,金善宝看到学校环境优美,人才济济。唯一不足的是,从杭州去笕桥,只能循铁路前往,在笕桥车站下车后还要步行2公里,或乘坐农民的独轮车才能到达学校。谭熙鸿亲自率领全院师生,利用每日下午实习时间修路,连接沪杭公路,便汽车可以从杭州市直达学院。①谭院长这种敬业精神和他朴实无华的作风,深得全院师生的敬重,也让金善宝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这位辛亥名将、学坛先驱。

这段时间,金善宝有幸结识了森林系主任梁希教授。梁希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在林产制造、森林利用、森林化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当时已是我国一位很有名望的林业学家。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在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师生中广为传颂。金善宝敬佩他的学识,欣赏他的人品,很快成为至交。

在这里,他将七年的小麦科学试验加以总结,参考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理论结合实际,编成《实用麦作学》讲义,由于他的教材来源于实践,有许多生动的事例和体会,很受学生的欢迎。1931年1月,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此讲稿作序。

麦为人类最好之食品,需要既繁,种植自广,用科学方法而生长之,效率亦闳。故麦虽为极普通之植物,而其分类、择种、交配,种种精细工作,占科学上重要位置也。金善宝先生专研农学,多有心得,近主浙江大学农学院讲座,其《实用麦作学》讲稿,专论小麦,言简意赅,精深渊美;兼注意于小麦在吾国之地位,如栽培之面积,产额之数量,消费之多寡,以及各种小麦之种类,气候之实录,以及与世界麦区气候之比较,盖别有调查搜罗之功,故能适合于国内教授之用,使学者灼知国内外种麦情形,得用新知识以改良旧种植;与专读外国教本者不同此其优点之彰明者。

吾国食麦者,起源甚早,如周颂之来牟,月令之麦秋,屡见记载,足知当时流通已广,消费已繁。以数千年惯用为食物之种植品,不无相当经验,再佐以最新学理,切实施行,其丰收可达,可以预卜。改良农业,即所以维持国本,充实民生,善宝先生此书,关系固甚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