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自尹:入海采珠,献珠于民
对我来说科普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科学,科普的根本核心是准确的科学内容,第二才是普及,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举例将确实的科学内容传播给大众。
在做科普之前,我首先是一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实践者。我常比喻说,科学就是大海,而那些能够经得起考验、对大众健康有益的、能够推广的认识和方法就是一颗颗藏于大海深处的珍珠。科研与科普工作者就是要协力将这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从大海深处捞出,用之于民。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我的科研工作、临床实践与科普推广是融为一体的。1955年,我响应党的号召”西学中“,由此驶出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中医科普第一站——我与钱院长撰写的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的文章刊登在《解放日报》。此后,在研究课题和医药探索实践中,我写了很多论文和相关科普,以宣传“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六腑以通为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中西医结合理论,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科普宣传。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及我的研究团队提出“衰老是生理性肾虚”的理论,将研究重心转移到“肾虚衰老”上来。我本人也步入花甲之年,对于养生保健方面也非常注意,于是我将科研成果与平时所得体会撰写成《养生保健要量体裁衣》、《站在养生之道的岔路口—全民保健中的冷思考》等,和老年读者共商“长寿大计”。
如今我已耄耋之年,更感科学普及之重要,但惜民众教育之匮乏。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在大力推行科普宣传教育。我唯有笔耕不辍,力求在有生之年能将我们从深海处捞出的珍珠---经得起考验、对大众健康有益的、能够推广的认识和方法,向民众推广。
至于如何做好入海采珠、献珠于民的采珠人,我的体会是:
①科学的内容是科普的核心。我认为要把传统中医和科学结合起来,对传统中医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进行发扬,将既符合中医又符合现代科学认识的找出来,认为这些内容是非常可靠的部分,再向老百姓进行介绍。
②辩证地看待内容是科普的关键。比如西方一度宣传服用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E有助于延长寿命。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说明,除非身体处于维生素严重缺乏状态,给予大量的维生素反而有害。现在知道,维生素C既有抗氧化作用,又有氧化作用。同样,维生素E是否可以长期应用也是有争议的话题。
科普也是讲科学,科学性最重要;另外,对于科学研究的结论,也不能胶柱鼓瑟,要知道是有条件的。我相信,虽然我们时代的词汇变化了,我们不再以阴、阳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我们的文化在整体上也和古代不同了,但通过科普等传播力量,中医的精髓会不断得到发扬。
愿更多的民众能分享到中西医结合深海中的“珍珠”,愿读者大众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