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唐明述院士喜庆八十华诞

作者:吴彦策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报校报电子版      日期:2016-09-29

2008年3月29日下午,古南都饭店,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明述教授的弟子们从全国四面八方齐聚南京,庆贺恩师八十华诞,并举办了热烈而简朴的祝寿座谈会。座谈会由唐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南京市副市长、材料学院院长许仲梓教授主持。

许教授在介绍这次座谈会的筹备过程时说,唐老师严谨治学,大大推动了我国水泥和混凝土学科发展,为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培养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隆重庆贺恩师华诞是所有学生多年的心愿,也是学校、学院的请求。可唐老师一贯虚怀若谷,为人低调,不愿烦扰大家,多次婉拒了学校、学院为他隆重祝寿的请求,只答应与在南京工作的学生们一起度过生日。国内其它地区的学生们闻讯后也纷纷赶来共同庆祝恩师的八十华诞。座谈会开始时,还有学生在赶往南京的路上。

唐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生郑诗华教授(我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次招收的两位研究生之一),深情地回忆了唐老师的教诲、自己的成长历程,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体会。在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时,唐老师不时提及当年与学生一起工作时的小故事,引来阵阵笑声。“能够受教于唐老师是自己一生的幸运,唐老师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使我受益终生,也使我的学生受益”,这是学生们共同的心声。简单朴实的话语,从内心深处表达了学生对恩师的感激。

晚上,学生们为恩师举办了寿筵。寿宴伊始,唐院士的学生代表、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钱春香教授和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李文伟教授向恩师夫妇敬献花蓝。“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情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受邀担纲主持人的常务副校长孙传松借用一位著名作家充满感情、充满诗意的话,拉开了唐院士的寿宴帷幕。

应邀出席寿宴的校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代表学校三万余名师生、代表数万名校友向唐院士表达了由衷的祝福并敬献了祝寿贺卡和贺礼。他凝炼地概括出唐院士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三大风范:大师风范。唐院士自195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从教至今已有53个年头,他一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科学家严谨不苟的精神登攀在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领域,所创建的压蒸快速法已定为我国及法国标准,碱碳酸盐集料碱活性检定法已初定为RILEM标准;长者风范。唐院士学术渊博,淡泊名利,为人谦和,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俊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工大人;恩师风范。唐院士是一位敦厚的长者,是一本丰厚的大书,桃李满天下,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炽爱关心学校发展,关爱呵护着每一名学子。他的亲切教诲如涓涓泉水,在学子心灵的河床里潺潺流动。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因出差在外,已早先和文书记联名书写“快意心境在学习,乐见学生已成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题词并于昨日提前登门向唐院士表达了生日祝福。

许仲梓教授深情回顾了当年读博期间唐院士所给予的特别的至爱和特别的关心。他拿出几张读博时的照片,回忆起和唐老师学习时的片断。他笑着说,唐老师对自己对学生要求都非常严格,以致他一点也不敢懈怠。当年他读博期间体重仅有96斤,这全是因为唐老师太过“严格”。可现在回想起来,倘若没有当年的苦想必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接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教授也动情地谈到了唐院士当年对学生的“严”和“爱”。他说迄今仍记得老师所说的“进了学术门,就要准备好做苦行僧,没有谁随便可以成功!”做学问就必须“做到大年初一上午杀鸡,下午读书”。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发奋成才。据悉,唐院士众多学生都想亲临祝寿,但是唐院士关爱学生,不打扰学生,不让他们前来,认为好好地工作便是最大的祝福。于是,许多外地的弟子都纷纷发来了贺信、贺电。“试酿清江祝师寿,一杯一岁福无穷”的贺词、“腾蛟飞凤,芝兰玉树育桃李;怀瑾握瑜,潘江陆海颂华章。”的贺联无一不表达了学生的拳拳之心。

唐院士在讲话中分三个层次表达了自己溢于言表的高兴之情。第一,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招收研究生制度恢复了三十周年,他为曾经朝夕相处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对国家、对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而高兴。他希望所有风华正茂的弟子继续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发掘“新芽”,为国家培养出根深叶茂的新一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新贡献。第二,他从80年代的学校咬牙花30万人民币购置电镜到现在花50、60万美元完善一台实验仪器的事情,说明了学校的大发展,这令他非常高兴。他希望学校能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更上一层楼。第三,他为自己身体好、心情愉悦地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和集体中而高兴。他说,他只给了学生一滴兼具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水,而学生却报之以涌泉般的甜水。为师如是,幸福至甚。

最后,唐院士第一届研究生代表、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郑诗华教授,为恩师点燃生日蜡烛。宴会在与会校领导、亲友、弟子的“岁月漫长兮,晴雨互现,历经磨炼兮,信念愈坚;云开雾散兮,快马加鞭,业绩辉煌兮,大学冠冕;鞠躬尽瘁兮,培育英才,人才辈出兮,青胜于蓝;自强不息兮,跨越世纪,群贤相助兮,远扬风帆;同心协力兮,一流在望,远景遥望兮,彩霞满园。”齐颂声中结束。党委宣传部材料学院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唐明述院士喜庆八十华诞

作者:吴彦策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报校报电子版 日期:2016-09-29

2008年3月29日下午,古南都饭店,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明述教授的弟子们从全国四面八方齐聚南京,庆贺恩师八十华诞,并举办了热烈而简朴的祝寿座谈会。座谈会由唐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南京市副市长、材料学院院长许仲梓教授主持。

许教授在介绍这次座谈会的筹备过程时说,唐老师严谨治学,大大推动了我国水泥和混凝土学科发展,为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培养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隆重庆贺恩师华诞是所有学生多年的心愿,也是学校、学院的请求。可唐老师一贯虚怀若谷,为人低调,不愿烦扰大家,多次婉拒了学校、学院为他隆重祝寿的请求,只答应与在南京工作的学生们一起度过生日。国内其它地区的学生们闻讯后也纷纷赶来共同庆祝恩师的八十华诞。座谈会开始时,还有学生在赶往南京的路上。

唐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生郑诗华教授(我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次招收的两位研究生之一),深情地回忆了唐老师的教诲、自己的成长历程,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和体会。在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时,唐老师不时提及当年与学生一起工作时的小故事,引来阵阵笑声。“能够受教于唐老师是自己一生的幸运,唐老师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使我受益终生,也使我的学生受益”,这是学生们共同的心声。简单朴实的话语,从内心深处表达了学生对恩师的感激。

晚上,学生们为恩师举办了寿筵。寿宴伊始,唐院士的学生代表、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钱春香教授和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李文伟教授向恩师夫妇敬献花蓝。“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情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受邀担纲主持人的常务副校长孙传松借用一位著名作家充满感情、充满诗意的话,拉开了唐院士的寿宴帷幕。

应邀出席寿宴的校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代表学校三万余名师生、代表数万名校友向唐院士表达了由衷的祝福并敬献了祝寿贺卡和贺礼。他凝炼地概括出唐院士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三大风范:大师风范。唐院士自195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从教至今已有53个年头,他一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科学家严谨不苟的精神登攀在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领域,所创建的压蒸快速法已定为我国及法国标准,碱碳酸盐集料碱活性检定法已初定为RILEM标准;长者风范。唐院士学术渊博,淡泊名利,为人谦和,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俊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工大人;恩师风范。唐院士是一位敦厚的长者,是一本丰厚的大书,桃李满天下,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与炽爱关心学校发展,关爱呵护着每一名学子。他的亲切教诲如涓涓泉水,在学子心灵的河床里潺潺流动。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因出差在外,已早先和文书记联名书写“快意心境在学习,乐见学生已成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题词并于昨日提前登门向唐院士表达了生日祝福。

许仲梓教授深情回顾了当年读博期间唐院士所给予的特别的至爱和特别的关心。他拿出几张读博时的照片,回忆起和唐老师学习时的片断。他笑着说,唐老师对自己对学生要求都非常严格,以致他一点也不敢懈怠。当年他读博期间体重仅有96斤,这全是因为唐老师太过“严格”。可现在回想起来,倘若没有当年的苦想必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接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教授也动情地谈到了唐院士当年对学生的“严”和“爱”。他说迄今仍记得老师所说的“进了学术门,就要准备好做苦行僧,没有谁随便可以成功!”做学问就必须“做到大年初一上午杀鸡,下午读书”。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发奋成才。据悉,唐院士众多学生都想亲临祝寿,但是唐院士关爱学生,不打扰学生,不让他们前来,认为好好地工作便是最大的祝福。于是,许多外地的弟子都纷纷发来了贺信、贺电。“试酿清江祝师寿,一杯一岁福无穷”的贺词、“腾蛟飞凤,芝兰玉树育桃李;怀瑾握瑜,潘江陆海颂华章。”的贺联无一不表达了学生的拳拳之心。

唐院士在讲话中分三个层次表达了自己溢于言表的高兴之情。第一,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招收研究生制度恢复了三十周年,他为曾经朝夕相处的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对国家、对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而高兴。他希望所有风华正茂的弟子继续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发掘“新芽”,为国家培养出根深叶茂的新一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新贡献。第二,他从80年代的学校咬牙花30万人民币购置电镜到现在花50、60万美元完善一台实验仪器的事情,说明了学校的大发展,这令他非常高兴。他希望学校能继续深化内涵建设,更上一层楼。第三,他为自己身体好、心情愉悦地处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和集体中而高兴。他说,他只给了学生一滴兼具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水,而学生却报之以涌泉般的甜水。为师如是,幸福至甚。

最后,唐院士第一届研究生代表、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郑诗华教授,为恩师点燃生日蜡烛。宴会在与会校领导、亲友、弟子的“岁月漫长兮,晴雨互现,历经磨炼兮,信念愈坚;云开雾散兮,快马加鞭,业绩辉煌兮,大学冠冕;鞠躬尽瘁兮,培育英才,人才辈出兮,青胜于蓝;自强不息兮,跨越世纪,群贤相助兮,远扬风帆;同心协力兮,一流在望,远景遥望兮,彩霞满园。”齐颂声中结束。党委宣传部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