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田在艺:茫茫戈壁写华章

作者:吕芮光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18-05-25

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

冰雹敲击着他的面庞

暴雨整天在他身边肆虐

雨点抽打着他的身躯

茫茫戈壁 风沙走石

他却用坚韧的毅力岿然不动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

他就是田在艺,中国石油的奠基者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与石油事业。

“即使是春风都不经过的玉门关,我也要在这里扎根,要把它攻克!”——田在艺

田在艺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了祖国的石油勘探开发事业,他一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玉门到陕北,从克拉玛依到松辽平原,从大港到江汉……哪里有石油,哪里便有他的身影。

1919年12月5日,田在艺出生在陕西渭南县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学时的一堂历史课让他对祖国的山川大河、漫山遍野的矿物宝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9年,田在艺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二年级时,因为西北大学师资力量不足,田在艺又转到重庆中央大学地质学系。大学期间,虽然因经济困难、患肺结核等问题,一度休学,但田在艺始终没有放弃学习。

1945年,大学毕业后,田在艺进入甘肃玉门油矿工作,从此踏上了找寻石油之路。为了勘探石油,他跟随“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先生走遍了甘肃、青海、宁夏、陕北的荒漠戈壁,虽然恶劣的环境令田在艺吃了不少苦头,但多年的艰苦野外勘探工作令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他今后成功发现油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田在艺从西安地质局被调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他奉命去克拉玛依寻找油田,在那里等待他的是西北凛冽的风沙和酷热寒流等恶劣气候。田在艺没有畏惧,他带领队伍深入到克拉玛依腹地,进行认真的野外实地调查勘测,几十天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所有人的努力,田在艺的团队终于证实了新疆地区存在石油,打破了当时苏联专家”新疆没有油“的论述。1955年10月29日,当”黑1井“喷出原油的那一刻,全中国都沸腾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了。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这也是全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1960年田在艺奉命参加大庆石油会战。萨尔图地区是石油会战的主要战场,那里草原一片,人烟稀少。几万人的石油会战队伍到这片草原上,正处于天寒地冻季节,吃住都很困难。面对会战条件的艰苦,在那段日子里,田在艺带领他负责的地震队头顶蓝天,脚踏荒地,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了松辽平原的地下结构,为大庆油田的建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有力驳斥了当时国际上的“中国贫油论”,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

从1963年开始,田在艺又相继参加了华北石油会战和江汉油田会战。

晚年的田在艺本可功成名就,颐养天年,但闲不住的他却又把心思放到了教育上。他非常希望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承下去。田在艺从80年代开始便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过”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构造“学习班。学习班的学员全部是来自石油系统内部的年轻精英,在当时的地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5年,田在艺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对于学生的学业非常重视。对于每一个学生,他都是手把手去教。学生们也不负众望,很多都在石油地质的相关行业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教书育人的同时,田在艺也在撰写学术著作,除了发表的大量论文外,他分别在1996年和2005先后出版了《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和《田在艺石油地质文集》两本有关石油著作,为石油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田在艺:茫茫戈壁写华章

作者:吕芮光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18-05-25

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

冰雹敲击着他的面庞

暴雨整天在他身边肆虐

雨点抽打着他的身躯

茫茫戈壁 风沙走石

他却用坚韧的毅力岿然不动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

他就是田在艺,中国石油的奠基者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与石油事业。

“即使是春风都不经过的玉门关,我也要在这里扎根,要把它攻克!”——田在艺

田在艺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了祖国的石油勘探开发事业,他一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玉门到陕北,从克拉玛依到松辽平原,从大港到江汉……哪里有石油,哪里便有他的身影。

1919年12月5日,田在艺出生在陕西渭南县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学时的一堂历史课让他对祖国的山川大河、漫山遍野的矿物宝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9年,田在艺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二年级时,因为西北大学师资力量不足,田在艺又转到重庆中央大学地质学系。大学期间,虽然因经济困难、患肺结核等问题,一度休学,但田在艺始终没有放弃学习。

1945年,大学毕业后,田在艺进入甘肃玉门油矿工作,从此踏上了找寻石油之路。为了勘探石油,他跟随“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先生走遍了甘肃、青海、宁夏、陕北的荒漠戈壁,虽然恶劣的环境令田在艺吃了不少苦头,但多年的艰苦野外勘探工作令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他今后成功发现油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田在艺从西安地质局被调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他奉命去克拉玛依寻找油田,在那里等待他的是西北凛冽的风沙和酷热寒流等恶劣气候。田在艺没有畏惧,他带领队伍深入到克拉玛依腹地,进行认真的野外实地调查勘测,几十天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所有人的努力,田在艺的团队终于证实了新疆地区存在石油,打破了当时苏联专家”新疆没有油“的论述。1955年10月29日,当”黑1井“喷出原油的那一刻,全中国都沸腾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了。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这也是全国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1960年田在艺奉命参加大庆石油会战。萨尔图地区是石油会战的主要战场,那里草原一片,人烟稀少。几万人的石油会战队伍到这片草原上,正处于天寒地冻季节,吃住都很困难。面对会战条件的艰苦,在那段日子里,田在艺带领他负责的地震队头顶蓝天,脚踏荒地,以最快的速度摸清了松辽平原的地下结构,为大庆油田的建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有力驳斥了当时国际上的“中国贫油论”,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

从1963年开始,田在艺又相继参加了华北石油会战和江汉油田会战。

晚年的田在艺本可功成名就,颐养天年,但闲不住的他却又把心思放到了教育上。他非常希望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承下去。田在艺从80年代开始便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过”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构造“学习班。学习班的学员全部是来自石油系统内部的年轻精英,在当时的地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5年,田在艺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对于学生的学业非常重视。对于每一个学生,他都是手把手去教。学生们也不负众望,很多都在石油地质的相关行业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教书育人的同时,田在艺也在撰写学术著作,除了发表的大量论文外,他分别在1996年和2005先后出版了《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和《田在艺石油地质文集》两本有关石油著作,为石油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