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王颖到西安师范附属小学学习,就读于初秋三五级甲班。清晨,天微微亮,市中心新城树林中的乌鸦成群结队地飞向南郊觅食,一路鸣飞经过书院门街。于是乎,乌鸦的叫声成了王颖的报晓钟。冬日里的清晨总是格外的寒冷,衣服都是冰冰的,水缸中的水是冻的,仅炉灶上砌一温缸有热水可用,勤奋的王颖却总是手脚麻利地收拾好,准时上学。王颖宅院前右侧隔出一间小院,租给了从河南逃陕来的人开了一间油条铺,王颖每天早点买一套烧饼、油条,有时也会改善下伙食,到街口南门什子买一份甜甜糯糯的甑糕(镜糕)。早点吃完,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下文简称“西师附小”)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建于1908年,学校校舍很好,从幼稚园、初小到高小,教室齐全,房舍间有两个操场。学校有着系统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包括国文、算数、体育、音乐、劳作等。音乐教室里有风琴,幼稚园内有一架钢琴及一小木屋供戏习。王颖回忆间仍记得当时音乐老师李逢春,曾教唱一曲《踏雪寻梅》,歌声中所传达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让王颖印象深刻。除了重视传授科学知识,学校还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在一次歌咏比赛中,王颖负责指挥团队唱一首民歌:“乡下老儿喜洋洋,赶着驴子送前方,听说前方打了胜仗,我要前去送军粮,送军粮,送军粮,赶快送军粮······”平时私下排练时王颖发挥得很好,然而到了比赛当天,王颖可能因为紧张,指挥得越来越快,无奈错失第一。劳作课凃明英老师教学生做端午节香荷包,编做花篮与剪纸。初小班主任老师马尚箴、高小班主任王庭梧讲授语文、算术主课。王颖在西师附小得到了系统全面的教育,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学校老师也都很认真负责,对学生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对老师们都很尊敬。当时的校长王汇百,黑瘦挺拔、和蔼可亲,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西师附小,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教师。校行政主任王敬斋,白胖高大,热心于行政服务。启蒙教师何纫秋,文学素质高,其丈夫郑铁军专长文学与俄语,长年在外(后知是参加陕北革命教育工作),当年,他们在良友书局专门订制了一套《纫辉文库》。他们的女儿何小莲(又称郑廉)是王颖童年的好友、同学,同居一院,上学、游戏与阅读良友文库的文艺书籍均在一起,这对王颖至今热爱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何纫秋与小妹何芹萱,均是当年的“新女性”。其大姐何屏仪在王颖生母去世后,给予王颖母亲般的照顾与求学支持,她守寡多年,抚育一子何汝成,学习成绩好,新中国成立后离开学校参加空军,屡建军功,可惜英年早逝。
王颖在西师附小学习时一直非常努力,年年都是模范生,始终保持着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有一次,王颖因一门学科未获满分,非常懊恼,大哭了一场,此后学习更加用功。六年的学习生活比较安定,只是时常会有日军空袭警报。
1940年9月,王颖到西安师范附属小学学习,就读于初秋三五级甲班。清晨,天微微亮,市中心新城树林中的乌鸦成群结队地飞向南郊觅食,一路鸣飞经过书院门街。于是乎,乌鸦的叫声成了王颖的报晓钟。冬日里的清晨总是格外的寒冷,衣服都是冰冰的,水缸中的水是冻的,仅炉灶上砌一温缸有热水可用,勤奋的王颖却总是手脚麻利地收拾好,准时上学。王颖宅院前右侧隔出一间小院,租给了从河南逃陕来的人开了一间油条铺,王颖每天早点买一套烧饼、油条,有时也会改善下伙食,到街口南门什子买一份甜甜糯糯的甑糕(镜糕)。早点吃完,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下文简称“西师附小”)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建于1908年,学校校舍很好,从幼稚园、初小到高小,教室齐全,房舍间有两个操场。学校有着系统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包括国文、算数、体育、音乐、劳作等。音乐教室里有风琴,幼稚园内有一架钢琴及一小木屋供戏习。王颖回忆间仍记得当时音乐老师李逢春,曾教唱一曲《踏雪寻梅》,歌声中所传达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让王颖印象深刻。除了重视传授科学知识,学校还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歌咏比赛。在一次歌咏比赛中,王颖负责指挥团队唱一首民歌:“乡下老儿喜洋洋,赶着驴子送前方,听说前方打了胜仗,我要前去送军粮,送军粮,送军粮,赶快送军粮······”平时私下排练时王颖发挥得很好,然而到了比赛当天,王颖可能因为紧张,指挥得越来越快,无奈错失第一。劳作课凃明英老师教学生做端午节香荷包,编做花篮与剪纸。初小班主任老师马尚箴、高小班主任王庭梧讲授语文、算术主课。王颖在西师附小得到了系统全面的教育,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学校老师也都很认真负责,对学生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对老师们都很尊敬。当时的校长王汇百,黑瘦挺拔、和蔼可亲,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西师附小,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教师。校行政主任王敬斋,白胖高大,热心于行政服务。启蒙教师何纫秋,文学素质高,其丈夫郑铁军专长文学与俄语,长年在外(后知是参加陕北革命教育工作),当年,他们在良友书局专门订制了一套《纫辉文库》。他们的女儿何小莲(又称郑廉)是王颖童年的好友、同学,同居一院,上学、游戏与阅读良友文库的文艺书籍均在一起,这对王颖至今热爱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何纫秋与小妹何芹萱,均是当年的“新女性”。其大姐何屏仪在王颖生母去世后,给予王颖母亲般的照顾与求学支持,她守寡多年,抚育一子何汝成,学习成绩好,新中国成立后离开学校参加空军,屡建军功,可惜英年早逝。
王颖在西师附小学习时一直非常努力,年年都是模范生,始终保持着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有一次,王颖因一门学科未获满分,非常懊恼,大哭了一场,此后学习更加用功。六年的学习生活比较安定,只是时常会有日军空袭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