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学习方面肯下功夫,徐旭常对上海中学严格的考试与筛选制度并不畏惧。相反,他还把考试化为己用,当作一种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课程进行总结的手段。基于此,他很看不惯考试作弊和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有一次,在期末考试前学校突然停电了,这可急坏了那些准备晚上突击应付第二天考试的同学,徐旭常反而乐了,倒并非幸灾乐祸,只是他觉得,既然考试是在检验平时的学习成果,考前不能突击才公平嘛。
作为刻苦读书的回报,徐旭常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曾经获得过两次奖学金。虽然金额不大,而且随着物价飞涨转眼间就贬值了,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可以为家里略微减轻一点负担。
徐旭常的家境并不富裕。祖父虽曾为高官,却并未给子孙留下什么资产。父亲在抗战胜利后失业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棉纱同业公会担任普通职员,母亲一直未参加工作,全家7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在物价飞涨的年代,这样的家庭距离赤贫仅一步之遥。甚至在孩子们开学的时候,学费都需要分期交给学校。年轻的徐旭常已经知道为这些事情忧虑,从他初中毕业前1947年6月27日的日记中可见一斑:
天气热了,物价也飞涨了,我本来在漫画上看见了一件东西生了两只翅膀,直向上飞,下面画着一个皮包骨头的人在追,诸如此类的漫画看不胜看,但我真有些不懂,到底要涨到何日为止,克宁(Klim)奶粉每磅已五百六十万元了,一只口琴已五六百万元了,开学时只卖四五万元一支的固齿灵牙膏已卖到六十万元了,真要吓死人了。短短的几个月一跳就是十二倍,唉,这样涨叫我们怎么办?结果还要说到下学期求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要负担这么许多钱真费尽了他的心血了。现在已有四个人在读书,下学期或许又要加一个人,我想想也非常着急,但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继续读书已经算是一种奢侈。高中入学后,徐旭常尽量节省每一块钱。上海中学位于市郊吴家巷,每次假期他都是在田埂上步行1小时至徐家汇,然后再乘电车回家,这样能够省下一部分车钱。能从图书馆借到的书绝不去书店买,但是有些必须要买的,他又不忍心和父亲多要钱,这个时候,有一些奖学金,总是可以发挥些许作用的。
在所有课程中,唯一让徐旭常感觉无奈的,是体育课。他自幼体弱多病,体育成绩经常不能达标。在锻炼身体方面,他的自制力与自律能力似乎打了不少折扣,制订的锻炼计划经常是完不成的,于是计划一个接着-个地流产了。在纠结与痛苦中,体育成绩始终与其他同学有很大差距,这一度让他很自卑。
另外一件让他自卑的事情来自性格方面。天生内向,不善谈吐,在那个学生运动轰轰烈烈的年代可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幸好,这样的同学不止他一个,他所在的宿舍内还有几个见人不敢说话的腼腆型男生,所以,还有扭转的机会。当时,他们几个人为改变这个性格缺陷,组织了一个演讲小组,在宿舍里关起门来搞演说。为了壮胆,大家都说"要把观众当石头"。有同学多年后回忆说,徐旭常一开始讲就脸红,他皮肤又白,因此得了个"小姑娘"的称号,但他同时又是几人中最勇敢的一个,争着要讲。从徐旭常此后多年的行为表现来看,内向的性格终究没有被彻底扭转,见人不敢说话的腼腆倒是不见了,至于是否曾得益于高中时参加宿舍演讲,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因为在学习方面肯下功夫,徐旭常对上海中学严格的考试与筛选制度并不畏惧。相反,他还把考试化为己用,当作一种检验学习效果、对所学课程进行总结的手段。基于此,他很看不惯考试作弊和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有一次,在期末考试前学校突然停电了,这可急坏了那些准备晚上突击应付第二天考试的同学,徐旭常反而乐了,倒并非幸灾乐祸,只是他觉得,既然考试是在检验平时的学习成果,考前不能突击才公平嘛。
作为刻苦读书的回报,徐旭常在上海中学就读期间曾经获得过两次奖学金。虽然金额不大,而且随着物价飞涨转眼间就贬值了,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可以为家里略微减轻一点负担。
徐旭常的家境并不富裕。祖父虽曾为高官,却并未给子孙留下什么资产。父亲在抗战胜利后失业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棉纱同业公会担任普通职员,母亲一直未参加工作,全家7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在物价飞涨的年代,这样的家庭距离赤贫仅一步之遥。甚至在孩子们开学的时候,学费都需要分期交给学校。年轻的徐旭常已经知道为这些事情忧虑,从他初中毕业前1947年6月27日的日记中可见一斑:
天气热了,物价也飞涨了,我本来在漫画上看见了一件东西生了两只翅膀,直向上飞,下面画着一个皮包骨头的人在追,诸如此类的漫画看不胜看,但我真有些不懂,到底要涨到何日为止,克宁(Klim)奶粉每磅已五百六十万元了,一只口琴已五六百万元了,开学时只卖四五万元一支的固齿灵牙膏已卖到六十万元了,真要吓死人了。短短的几个月一跳就是十二倍,唉,这样涨叫我们怎么办?结果还要说到下学期求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要负担这么许多钱真费尽了他的心血了。现在已有四个人在读书,下学期或许又要加一个人,我想想也非常着急,但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继续读书已经算是一种奢侈。高中入学后,徐旭常尽量节省每一块钱。上海中学位于市郊吴家巷,每次假期他都是在田埂上步行1小时至徐家汇,然后再乘电车回家,这样能够省下一部分车钱。能从图书馆借到的书绝不去书店买,但是有些必须要买的,他又不忍心和父亲多要钱,这个时候,有一些奖学金,总是可以发挥些许作用的。
在所有课程中,唯一让徐旭常感觉无奈的,是体育课。他自幼体弱多病,体育成绩经常不能达标。在锻炼身体方面,他的自制力与自律能力似乎打了不少折扣,制订的锻炼计划经常是完不成的,于是计划一个接着-个地流产了。在纠结与痛苦中,体育成绩始终与其他同学有很大差距,这一度让他很自卑。
另外一件让他自卑的事情来自性格方面。天生内向,不善谈吐,在那个学生运动轰轰烈烈的年代可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幸好,这样的同学不止他一个,他所在的宿舍内还有几个见人不敢说话的腼腆型男生,所以,还有扭转的机会。当时,他们几个人为改变这个性格缺陷,组织了一个演讲小组,在宿舍里关起门来搞演说。为了壮胆,大家都说"要把观众当石头"。有同学多年后回忆说,徐旭常一开始讲就脸红,他皮肤又白,因此得了个"小姑娘"的称号,但他同时又是几人中最勇敢的一个,争着要讲。从徐旭常此后多年的行为表现来看,内向的性格终究没有被彻底扭转,见人不敢说话的腼腆倒是不见了,至于是否曾得益于高中时参加宿舍演讲,外人便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