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心中失去了一座明亮的灯塔”

来源:北方网      日期:2016-07-29

本报讯2012年10月12日15时06分,郑国锠院士因病于在兰州逝世,享年99岁。10月17日上午,兰州市华林山殡仪馆,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了我国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细胞工程研究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九三学社原甘肃省委员会主委、兰州大学原生物系系主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国锠院士。遗体告别仪式由兰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主持。郑国锠院士生前好友和学生等500余人参加告别仪式。

“他的辞世是科教界一大损失”

兰州大学校党委书记王寒松说,郑国锠先生一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在国内高校首创细胞生物学专业,是我国植物细胞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先驱,一生勤勉,著述颇丰;为人谦和,处事公正,关心同事和学生,为人为师堪称楷模;作为兰大九三学社的创建人与核心代表,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他说:“郑国锠先生博学审问、慎思笃行,其治学精神与学术品格深得学界的敬仰与爱戴。他终生辛勤耕耘,用生命书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乐章。他像一棵挺拔坚强的胡杨,深深地植根在大西北,将自己的智慧、才华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兰州大学,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奉献给了他挚爱的学生们。他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学问、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境界是兰大人‘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真实写照,其志可鉴,其德可颂,高山仰止。他的辞世是兰州大学的巨大损失,是我国科学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就像失去亲人一样”

郑国锠教授逝世后,兰州大学广大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郑国锠院士的缅怀和追思。

兰大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安黎哲教授说:“当年高考时,我选择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就是冲着郑国锠院士而来。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后来一起共事,郑先生都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一本《细胞生物学》培养了几代学子,这些学子中很多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和中国生命科学界的精英。也正是在郑国锠先生的呵护和培育下,兰州大学生命学科才能逐步成长起来,形成今天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局面。”

对于先生的逝世,从1984年起就师从于郑国锠院士的兰大生命科学学院郭光沁教授说:“就像失去亲人一样,先生一走我突然觉得心中失去了一座明亮的灯塔。”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侯岁稳教授表示,在大学时“曾带着无比的神圣感捧读郑国锠先生所著的教材”,而工作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参加生命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被问及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郑国锠先生最近还好吗?”一句看似简单的问候,深深地蕴含着科技界和教育界对郑国锠先生学术成就与人格风范的景仰。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心中失去了一座明亮的灯塔”

来源:北方网 日期:2016-07-29

本报讯2012年10月12日15时06分,郑国锠院士因病于在兰州逝世,享年99岁。10月17日上午,兰州市华林山殡仪馆,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送别了我国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细胞工程研究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九三学社原甘肃省委员会主委、兰州大学原生物系系主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国锠院士。遗体告别仪式由兰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主持。郑国锠院士生前好友和学生等500余人参加告别仪式。

“他的辞世是科教界一大损失”

兰州大学校党委书记王寒松说,郑国锠先生一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致力于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在国内高校首创细胞生物学专业,是我国植物细胞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先驱,一生勤勉,著述颇丰;为人谦和,处事公正,关心同事和学生,为人为师堪称楷模;作为兰大九三学社的创建人与核心代表,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他说:“郑国锠先生博学审问、慎思笃行,其治学精神与学术品格深得学界的敬仰与爱戴。他终生辛勤耕耘,用生命书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乐章。他像一棵挺拔坚强的胡杨,深深地植根在大西北,将自己的智慧、才华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兰州大学,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奉献给了他挚爱的学生们。他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学问、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境界是兰大人‘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真实写照,其志可鉴,其德可颂,高山仰止。他的辞世是兰州大学的巨大损失,是我国科学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就像失去亲人一样”

郑国锠教授逝世后,兰州大学广大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郑国锠院士的缅怀和追思。

兰大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安黎哲教授说:“当年高考时,我选择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就是冲着郑国锠院士而来。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后来一起共事,郑先生都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一本《细胞生物学》培养了几代学子,这些学子中很多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和中国生命科学界的精英。也正是在郑国锠先生的呵护和培育下,兰州大学生命学科才能逐步成长起来,形成今天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局面。”

对于先生的逝世,从1984年起就师从于郑国锠院士的兰大生命科学学院郭光沁教授说:“就像失去亲人一样,先生一走我突然觉得心中失去了一座明亮的灯塔。”

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侯岁稳教授表示,在大学时“曾带着无比的神圣感捧读郑国锠先生所著的教材”,而工作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参加生命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被问及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郑国锠先生最近还好吗?”一句看似简单的问候,深深地蕴含着科技界和教育界对郑国锠先生学术成就与人格风范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