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水利确立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之后。张光斗又 把目光集中到如何才能使水利这个基础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上,正 如他给中央上书所言的第二条呼吁,要“调整水利经济政策”。他多次 在《水利经济》等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对水利经济的认识,阐明自己的 观点:强调水利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二是转变为集约生产。对水源建设要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律办 理,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张光斗有关论述水利经济的观点如 下:

水利经济包括防洪、除涝、灌溉、排水、供水、发电、航运、水土 保持、养鱼等。水利经济涉及面很广,其中最关键的是投资和收益。水利 建设中有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经营等,都需要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必须有社会效益,然而水利建设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财务 收入来支付费用,包括偿还投资本息或折旧和红利、大修费、维护费、运 行费、管理费、税金等,使水利建设得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以满足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水利经济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利经济本身的问题,二是与国民经济其 他部门在经济上的协调问题。

对于防洪、除涝、水土保持等除害水利建设,如大江大河大湖的防 洪、中小河湖的防洪、低洼地区的除涝、自然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等 除害水利建设,是社会公益事业,要由政府投入修建,是无偿的。大江大 河大湖的防洪建设,主要由中央政府投入,当地人民投劳。每年的维护防 汛费用,仍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当地人民投劳;还可向工农业收防 洪维护费,沿堤进行种植生产等,得到效益,即所谓以堤养堤。但主要还 是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

对于灌溉、排水、城市和生活用水、发电、航运等兴利水利建设,应 由多渠道投入修建,是有偿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拨款或入股、银行 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外资贷款等等。供水、供电、通航等都是商品, 要收费,其价格应大于或等于成本,包括偿还投资本息或支付折旧和红 利、大修费、维护费、运行费、管理费、税金等,使水费年收入等于或大 于年费用。有盈余,水利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一般是综合利用的,也就是多目标开发利用的。水利经济要 研究投资分摊到各个目标的方法,然后分别计算各目标的成本。防洪、除 涝等除害工程的投入应是无偿的。

由于水资源紧缺,要大力提倡和发展节约用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使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将加大,费用增加,成本也增加, 水价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水平提高,难度增加,所需节水投资也增加。城 市和工业用水能承担高水价和高节水费用,农业用水承担水价和节水费用 的能力较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或其他来源补贴。水利经济要研 究水价和节水方面的问题。

国家规定收水资源费,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费用来补贴水利 建设的费用。水污染应该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办,谁污染谁治理。凡 排放污水不处理的,应交排污费,用以处理污水。

水利建设与其他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水利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要 优先配置资源和生产力,国家应给予优惠政策。为此,水利经济要研究水 利建设投入占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务支出的份额。还要研究各项兴利水利 建设投资的利率和偿还年限、折旧率、红利率、税金率等,以保证水利基 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情系山河——张光斗传》)

研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经济

日期:2017-04-24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水利确立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之后。张光斗又 把目光集中到如何才能使水利这个基础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上,正 如他给中央上书所言的第二条呼吁,要“调整水利经济政策”。他多次 在《水利经济》等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对水利经济的认识,阐明自己的 观点:强调水利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二是转变为集约生产。对水源建设要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规律办 理,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张光斗有关论述水利经济的观点如 下:

水利经济包括防洪、除涝、灌溉、排水、供水、发电、航运、水土 保持、养鱼等。水利经济涉及面很广,其中最关键的是投资和收益。水利 建设中有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经营等,都需要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必须有社会效益,然而水利建设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有财务 收入来支付费用,包括偿还投资本息或折旧和红利、大修费、维护费、运 行费、管理费、税金等,使水利建设得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以满足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水利经济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利经济本身的问题,二是与国民经济其 他部门在经济上的协调问题。

对于防洪、除涝、水土保持等除害水利建设,如大江大河大湖的防 洪、中小河湖的防洪、低洼地区的除涝、自然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等 除害水利建设,是社会公益事业,要由政府投入修建,是无偿的。大江大 河大湖的防洪建设,主要由中央政府投入,当地人民投劳。每年的维护防 汛费用,仍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当地人民投劳;还可向工农业收防 洪维护费,沿堤进行种植生产等,得到效益,即所谓以堤养堤。但主要还 是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

对于灌溉、排水、城市和生活用水、发电、航运等兴利水利建设,应 由多渠道投入修建,是有偿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拨款或入股、银行 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外资贷款等等。供水、供电、通航等都是商品, 要收费,其价格应大于或等于成本,包括偿还投资本息或支付折旧和红 利、大修费、维护费、运行费、管理费、税金等,使水费年收入等于或大 于年费用。有盈余,水利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一般是综合利用的,也就是多目标开发利用的。水利经济要 研究投资分摊到各个目标的方法,然后分别计算各目标的成本。防洪、除 涝等除害工程的投入应是无偿的。

由于水资源紧缺,要大力提倡和发展节约用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使用水量增加,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将加大,费用增加,成本也增加, 水价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水平提高,难度增加,所需节水投资也增加。城 市和工业用水能承担高水价和高节水费用,农业用水承担水价和节水费用 的能力较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或其他来源补贴。水利经济要研 究水价和节水方面的问题。

国家规定收水资源费,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费用来补贴水利 建设的费用。水污染应该按《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办,谁污染谁治理。凡 排放污水不处理的,应交排污费,用以处理污水。

水利建设与其他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水利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要 优先配置资源和生产力,国家应给予优惠政策。为此,水利经济要研究水 利建设投入占据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务支出的份额。还要研究各项兴利水利 建设投资的利率和偿还年限、折旧率、红利率、税金率等,以保证水利基 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

(本文摘自《情系山河——张光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