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著目录
一、论文
(一)公开发表论文
[1]张志杰,赵伊君.用优选法确定Xα理论中交换参数值.国防科大学报,1(3)(1979),21-23.
[2]张志杰,赵伊君.计算3j符号和 6j符号的程序.国防科大学报,1(3)(1979),25-26.
[3]赵伊君.强激光脉冲辐照金属材料时产生高压力效应的估算.国防科大学报,1(3)(1979),27-51.
[4]5222任务组(赵伊君执笔).激光引起的热激波的计算结果及激光脉冲宽度的影响.国防科大学报,1(3)(1979),53-69.
[5]5222任务组(赵伊君,张志杰执笔).高能激光辐照固体材料时热激波效应的计算.国防科大学报,1(3)(1979),71-85.
[6]5222任务组(赵伊君执笔).强激光脉冲引起的层裂破坏.国防科大学报,1(3)(1979),87-92.
[7]赵伊君,张志杰.金属力学性质的物理力学计算I.用Morse势计算弹性常数.国防科大学报,2(3)(1980),51-79.
[8]赵伊君,张志杰.金属力学性质的物理力学计算Ⅱ.用Morse势计算状态方程.国防科大学报,2(3)(1980),81-99.
[9]赵伊君,张志杰.金属力学性质的物理力学计算Ⅲ.用Morse势计算拉伸与压缩理论强度.国防科大学报,2(4)(1980),43-62.
[10]赵伊君.用Xα法计算非相对论性及相对论性原子波函数时的一些方法问题.国防科大学报,2(4)(1980),19-41.
[11]赵伊君.固体的微观力学与本构方程,第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1981).
[12]赵伊君,张志杰.金属弹性常数、状态方程和理论强度的物理力学计算.力学学报,14(1982),470-478.
[13]张志杰,赵伊君.原子序数Z=2到106原子的交换参数.国防科大校庆三十周年学术报告论文选编,应用物理系,长沙(1983),58-62.
[14]郭振华,赵伊君.准分子激光及其应用.国际学术动态,(3)(1984),31-33.
[15]赵伊君.破坏效应研究中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国防科大学报,6(4)(1984),55-63.
[16]郭振华,赵伊君,SPIE科技讨论会追记.激光与红外,(10)(1984),1-4.
[17]赵伊君,张志杰,郭毓飞.原子电离能的几种计算方法及其比较.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1)(1985),62-73.
[18]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计及原子畸变效应后的惰性气体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3)(1985),39-48.
[19]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惰性气体输运系数的物理力学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3)(1985),49-54.
[20]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惰性气体扩散系数的物理力学计算.国防科大学报,8(1)(1986),11-16.
[21]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碰撞积分中的截面数值计算.计算物理,3(1986),35-46.
[22]王平,赵伊君,张志杰.钠,钾原子光致电离截面的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3(1986),119-127.
[23]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铝原子和离子微观结构及高温铝蒸汽状态方程的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3(1986),207-218.
[24]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扣除平均自相互作用势的方法.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3(1986),259-274.
[25]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负离子的相对论性Xα法计算.国防科大学报,9(2)(1987),103-106.
[26]孙军强,张志杰,赵伊君.jj-LS变换系数的递推公式.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4(1987),407-410.
[27]宋昱华,赵伊君,张志杰.气体物理力学中碰撞积分的计算.力学学报(增刊),19(1987),209-217.
[28]孙军强,张志杰,赵伊君.计算复杂原子能级时能量算符的矩阵元I.非相对论性理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4(1987),481-500.
[29] Liu Tong-jiang,Zhang Zhi-jie,Zhao Yi-jun.Many-body Treatment of the Coulomb Hole.Application to Beryllium.J.Phys.B,At.Mol.Opt.Phys.,21(1988),535 - 546.
[30]刘同江,张志杰,赵伊君.铍原子基态交换一相关能的多体理论计算.物理学报,37(1988),254-260.
[31]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碱金属基态原子光致电离截面的理论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5(1988),797-802.
[32]杨力,赵伊君,张志杰.AlⅡ1 P01 序列能级结构的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分析.物理学报,37(1988),1341-1344.
[33]Yuan jianmin,Zhao yijun,Zhang Zhijie.Physical Mechanics Calculations for the Cohesive Energies and Elastic Constants of Alkali-Halide Crystals.Acta Mech.Sinica,5(1989),83-93.
[34]赵伊君.激光与金属相互作用时涉及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物理学进展,9(1989),429-450.
[35]袁建民,赵伊君,张志杰.碱卤离子晶体结合能及弹性常数的物理力学计算.力学学报,21(1989),479-487.
[36] L.Yang,Y.-J.Zhao,Z.-J.Zhang:The Effect of Autoionizing States of Particles on the Properties of Laser-Produced Plasmas.J.Quant.Spectrosc.Radiat.Transfer,42(1989),645 - 647.
[37]彭健,赵伊君,张正文,袁建民.CW激光对铝合金薄板的热应力破坏的模拟计算.高压物理学报,4(1990),130-136.
[38]彭健,赵伊君.激光的大气传输问题研究.国防科大学报,12(1)(1990),91-96.
[39]周益春,赵伊君.连续激光引起LY-12铝合金热应力破坏的理论计算.光电子·激光,1(1990),262-266.
[40]赵伊君.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气体物理力学.力学进展,21(1991),8-24.
[41]周益春,赵伊君.连续激光引起高空中动态靶材破坏的理论估算.抗核加固,8(2)(1991) ,92-96.
[42]赵伊君.战术激光防空武器.国际新形势下军用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国防科工委光电子技术专业组(1991,12),40-46.
[43]唐利强,刘同江,赵伊君.闭壳层原子相关效应的多体理论计算.Ne原子基态相关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8(1991),2039-2046.
[44]彭健,赵伊君,张正文.激光辐照受载金属软化效应的数值模拟.强激光与粒子束,4(1992),445-450.
[45]章雅平,唐荣奇,赵伊君.金属铝弹性常数从头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国防科大学报,14(4)(1992),85-88.
[46]赵伊君.光电子技术在预警机中的作用,前言.国防科工委光电子技术专业组编论文集(1992.12).
[47]陈金宝,张正文,赵伊君.部分有序合金对红外激光的热藕合系数.第五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8),承德,41-42.
[48]华卫红,赵伊君,唐荣奇.化学激光器的数值模拟.第五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3.8),承德,43.
[49]陈金宝,张正文,赵伊君.连续激光辐照金属板的温升计算.国防科大校庆四十周年论文集第3卷,(1993),长沙,35.
[50]刘建胜,孙凤国,赵伊君.高压强下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国防科大校庆四十周年论文集第3卷,(1993),长沙,61.
[51]赵伊君,章雅平.国外战术激光防空武器,《国外军用光电子技术发展评述》,国防科工委光电子技术专业组,(1993.12),10-12.
[52]曹莉华,刘大庆,常文蔚,岳宗五,赵伊君.二维粒子模拟的多时标法.国防科大学报,18(3)(1996),133-137.
[53]Weihong Hua,Zongfu Jiang,Yijun Zhao.Nozzle Design in CW Hydrogen Fluoride Chemical Laser.SPIE,2889(1996),135 - 140.
[54]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喷管结构对HF化学激光器性能的影响.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增刊),第十二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专辑,7(1996),218-221.
[55]曹莉华,刘大庆,常文蔚,岳宗五,赵伊君.激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中等离子体波对电子的加速.计算物理,14(1997),311-319.
[56]曹莉华,常文蔚,岳宗五,赵伊君.超短脉冲强激光等离子体的反常表面吸收.强激光与粒子束,9(1997),178-184.
[57]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连续波DF激光器高腔压运转的数值研究.强激光与粒子束,9(1997),221-226.
[58]陈金宝,张正文,赵伊君:金属材料对连续波红外激光的热耦合系数.激光技术,21(1997),81-83.
[59]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三喷管型连续波HF化学激光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国激光,A24(1997),221-227.
[60]曹莉华,常文蔚,岳宗五,赵伊君: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等离子体真空加热的粒子模拟.中国激光,24(1997),947-951.
[61]刘泽金,陆启生,赵伊君.高能非稳腔激光器光束质 量评价的探讨.中国激光,25(1998),193-196.
[62]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连续波DF化学激光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燃料和稀释剂的性能差异.中国激光,25(1998),197-204
[63]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DF化学激光器燃烧室中化学配比的数值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4(1998),91-98.
[64]王立君,赵伊君,漆海滨,周辉,刘泽金,陈雨生,刘晶儒,赵学庆,谢永杰.复合材料的强激光烧蚀研究概述.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1998.9.1.) .218-224.
[65]曾雄文,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消除强背景辐射干扰的光电探测新方法.强激光与粒子束,10(1998),207-211.
[66]曾雄文,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PV-type Detector Under Laser Illumination.光电子·激光,9(1988),461-464.
[67]曾雄文,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CCD的光电特性研究.强激光与粒子束,11(1999),47-51.
[68]陈金宝,赵伊君,刘泽金,舒柏红.燃烧驱动连续波DF化学激光器的输出光谱.国防科大学报,21(3)(1999),29-33.
[69]陈金宝,赵伊君,华卫红,李文煜,姜宗福.材料对连续波激光热耦合系数的测量,第七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6.).28-29.
[70]华卫红,姜宗福,赵伊君,陈金宝,李文煜.计算流体力学在高功率化学激光器研究中的应用.第七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和高温气体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1999.6),32-34.
[71]杜少军,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强迫对流冷却下激光窗口热效应分析.光电子·激光.11(2000),469-472.
[72]杜少军,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表面对流冷却下非稳腔激光窗口温升分布的计算.强激光与粒子束,12(2000),23-26.
[73]杜少军,陆启生,赵伊君,刘泽金.激光窗口形状对应力和光束位相影响的数值计算.强激光与粒子束,12(2000),273-276.
[74]袁圣付,赵伊君,华卫红,姜宗福.CWDF/HF化学激光器性能与流场参数的相互关系.中国激光,28(2000),402-406.
[75]李强,曾学文,赵伊君,刘泽金.小功率连续波放电DF/H F化学激光器的功率.红外与激光工程,32(2003),343-345.
[76]李文煜,程湘爱,赵伊君.TDI-CCD的特性及改进方法分析.半导体光电,26(2005),409-411.
[77]赵伊君.学习发扬芶清泉老师学术思想,创新发展我国高技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4(2007),206-208.
(二)大百科全书释文
[78]赵伊君.粒子束爆炸.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85),31.
[79]颜坤志,赵伊君.高温气体物理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85),177-180.
[80]赵伊君.固体物理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85),187-189.
[81]赵伊君.高压下的物质状态.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1987),396-397.
(三)“文革”期间与复课初期手抄/油印教学科研资料
[82]赵伊君.冲击波力学.哈尔滨(1965.2).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489-530.
[83]赵伊君.光度学.哈尔滨(196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005-1021.
[84]赵伊君.原子的多重项.哈尔滨(196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35.
[85]赵伊君.原子·量子力学·数学.哈尔滨(196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6-106.
[86]赵伊君.计算径向波函数时外向计算与内向计算的匹配.重庆(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07-114.
[87]赵伊君.迭代求解原子径向波函数方程时本征值的最佳试探值.重庆(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15-120.
[88]赵伊君.原子自洽场计算中的Slater势.重庆(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21-128.
[89]赵伊君.计算原子自洽场波函数时一种近似计及相关作用的方法.重庆(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29-136.
[90]赵伊君.辐射与高温气体的相互作用.重庆(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716-806.
[91]重庆工业大学205教研室二组(赵伊君执笔).关于高温气体不透明度的研究进展情况.重庆工业大学资料(197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531-544.
[92]赵伊君.激光烧蚀导弹壳体时可能产生的压强脉冲.长沙工学院重庆分部205教研室资料(1975.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022-1041.
[93]赵伊君.固态铝的物态方程及其中的声速.长沙工学院论文报告资料(1976.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545-560.
[94]赵伊君.原子分立容许跃迁的非相对论性及相对论性振子强度.长沙工学院论文报告资料(1977.1).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37-188.
[95]赵伊君.原子的非相对论性及相对论性组态平均能量.长沙工学院论文报告资料(1977.3 ).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189-252.
[96]赵伊君.铝飞片碰撞铝靶及玻璃钢靶时高压力效应的估算.长沙工学院论义报告资料(1979.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561-569.
[97]赵伊君,张志杰.金属的弹性常数及其计算.国防科技大学论文报告资料(1979.8).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570-623.
[98]赵伊君.高温气体的成分.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长沙(1983).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07-822.
(四)科研与学术会议报告
[99]长沙工学院5222任务组(赵伊君执笔).激光脉冲辐照金属时引起的热激波.中科院高能激光工作会议报告,北京(197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042-1069.
[100]张志杰,赵伊君.计算相对论性原子结构的Xα法.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及分子物理学学术交流会议,北京(1982.5 ).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81.
[101] Zhao Yijun.The Application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to the Physico-Mechanics of High-Temperature Gases.Invited paper for the Sino-Japan Seminar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Chengdu (1985).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23-828.
[102]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高温铝蒸汽状态方程的计算.中国气动研究会弹塑性流体二维数值计算和辐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学术交流会报告,无锡(1985).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29-835.
[103]王平,赵伊君,张志杰.铝蒸汽连续吸收系数的计算.中国气动研究会弹塑性流体二维数值计算和辐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学术交流会报告,无锡(1985).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36-841.
[104]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计算高温气体热力学性质时配分函数截断方法的影响.中国气动研究会弹塑性流体二维数值计算和辐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学术交流会报告,无锡(1985).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42-846.
[105]胡庆丰,赵伊君,张志杰.用原子的Xα波函数计算铝蒸汽的状态方程.中国气动研究会弹塑性流体二维数值计算和辐射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学术交流会报告,无锡(1985).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47-851
[106]袁建民,赵伊君.利用Xα波函数计算的慢电子被C和Na原子弹性散射的截面.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55-360.
[107]刘同江,赵伊君,张志杰.He-He原子间的Gordon-Kim势的原子多体理论计算.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61-365.
[108]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部分中性元素光致电离截面的计算.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66-374.
[109]赵伊君.强激光与金属的相互作用.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156-1167.
[110]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高温气体热力学性质按第一原理方法的计算.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895-904.
[111]袁 建民,张志杰,赵伊君.金属和碱卤晶体力学性质的物理力学计算.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909-917.
[112]赵伊君.辐射流体力学与高温气体的辐射性质.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邀请报告,成都(198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918-931.
[113] Sun Jungiang,Zhao Yijun,Zhang Zhijie:New Recursive Formulas for the jj-LS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s.1987.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83-385.
[114]袁建民,赵伊君.利用球模型计算的能量在0.1-10ev的电子被CH4和Si H4分子弹射散射总截面,全国原子分子参数学术会议讨论会,秦皇岛(1987).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06-409.
[115]刘同江,赵伊君.张志杰.相关能和Coulomb孔的原子多体理论——Be原子基态的多体计算.全国原子分子参数学术讨论会报告,秦皇岛(1987).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10-430.
[116]章雅平,唐荣奇,赵伊君.用多重散射Xα方法计算Al13原子簇的总能及弹性常数(摘要).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3.
[117]朱霞,郭毓飞,赵伊君,张志杰.原子能量的Cl计算.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3.
[118]朱霞,赵伊君,张志杰,郭毓飞.跃迁几率的CI计算.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4.
[119]陈小青,赵伊君,张志杰.用从头计算法计算 N2的势能曲线和相对跃迁强度.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4.
[120]吴兵,赵伊君,袁建民.开壳层原子相互作用矩阵元的推导及计算.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5.
[121]赵伊君.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中的物理力学问题.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1963.
[122]刘泽金,陆启生,孙凤国,赵伊君.InSb晶体比热的计算.第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长沙(1989).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964.
[123]赵增秀,袁建民,赵伊君.等离子体中谱线增宽的电子碰撞计算.第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西安(1996).第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465.
[124]曹莉华,刘大庆,常文蔚,岳宗五,赵伊君:激光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二维粒子模拟.第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323-1324.
[125]王立君,漆海滨,赵伊君,唐荣奇.玻璃钢的激光烧蚀实验研究.第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报告,西安(1996).第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收录于“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1325.
[126]赵伊君.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和物理力学思想指导我们的国防科技研究.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物理力学分会场报告,哈尔滨(2011.8).
二、专著、文集
[1]赵伊君,张志杰.角动量与原子能量.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张志杰,赵伊君.原子的Xα波函数.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3.
[3]赵伊君,张志杰.原子结构的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4]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卷-原子与分子物理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3.
[5]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卷-物理力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3.
[6]赵伊君院士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卷-光学与激光技术).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3.